淮南地区实习指导书 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淮南地区实习指导书 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5234b85ec3a87c24028c42b

淮 南 地 区

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

钱守荣 编 淮南工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二〇〇一年八月

1

前 言

地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地质教学是地质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地质认识实习就是引导让一年前对地质学还一无所知的学生运用在课堂上了解的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地球,即从地质学的角度认识他们过去熟悉的山、水、土、石,从而观察了解过去或现代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学习一些野外的基本工作和方法,初步建立地科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实习指导书系根据《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淮南地区地质情况编写而成。

编写前,资源开发教研室的陈萍、刘文中、宋珍炎老师和笔者多次赴野外,对实习路线、实习内容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对如何编写指导书进行了讨论,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

如何使学生成为实习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从而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实习指导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这一目的,笔者在指导书的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将淮南地区区域地质特征与普通地质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毕竟参加实习的学生仅有一年《普通地质学》的学习经历,又是第一次野外实习,一切都很陌生。如果以区域地质资料为主进行编写,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再让学生在短暂的实习时间里去消化那些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地质资料,实在是勉为其难,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尽量与课堂内容及深浅、章节安排、思路尽量保持一致,便于学生阅读,有助于发挥他们在实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对野外地质现象不仅仅局限于枯燥的形态的观察和描述,更重要的是和它们的成因、发展和变化密切联系起来,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因而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避免注入式。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野外工作能力,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和成就感,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三、资源地质和环境地质是当前地质科学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保护环境,防治地质灾害是我国地质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指导书中介绍了九龙岗、大通的兴衰过程,旨在激发同学们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认识自己未来工作的重要性,为其今后择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思考中提供一些参考。

资环系环境98级的学生付守琪、刘振伟同学为本书打印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陈萍教授对本书初稿进行审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谨此深表谢意。

编 者 2001年8月

2

第一章 实习区概况

实习区主要位于淮南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区地处北纬32゜40′,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为969毫米,属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这里农业南北特色兼有,南稻北麦,东果西蔬,种类繁多,更有“八公山豆腐”为之一绝,人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工业以煤炭开采、电力、化工为主,是闻名中外的能源城市。

区内淮南铁路横贯市内,东接津浦,西连京广,北上京九,南下皖赣。水路、公路交通也很便利。

市内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人口180万。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市内。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立”,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八公山区的白鹗山,海拔242 米。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从现在起,让我们以一个未来地质学家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淮南这块美丽的山水,探索其中的地质奥秘。

图1 淮南市交通图

3

第二章 野外矿物岩石的观察和认识

第一节 基本方法

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是从认识矿物岩石开始的。

矿物岩石的野外识别能力,是地质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目前地球上已被发现的矿物总数已达3300余种,我们在课堂实验室内所见到的还不到1%,如此多的矿物如何才能辨认过来?其实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仅200余种。其中长石、石英、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粘土矿物、方解石等是常见的造岩矿物,它们占了地球上矿物总量的90%以上。其余如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等一般少见,只是在一定区域、一定地质时代、富集到一定程度形成金属或非金属矿产。

在野外,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它们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与地球的演化密切相关。它们随着区域、 地质时代的不同有规律地分布。在岩石圈范围内,岩浆岩、 变质岩占总体积 的95%,沉积岩仅占5%,主要分布于5 Km以上的范围内,但却涵盖了大陆面积的70%,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覆盖。而沉积岩中,碎屑岩、 碳酸岩盐、 粘土岩共占总量的99%,其它可燃有机岩、 硅质岩、 铁质岩、 铝质岩及盐类仅占很少比例。

淮南地区太古界为变质岩,从上元古界起主要为沉积岩。

了解了这些,在野外就可以心中有数了。运用学过的矿物岩石的知识和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就会认识越来越多的矿物和岩石,识别能力会愈来愈强。

在野外,除了掌握岩石的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外,还可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如锤子、 放大镜、小刀、5%的稀盐酸等。

观察时,首先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新鲜面再进行其它工作,否则其风化表面会使观察产生错误的认识。

用小刀可以区分硬度为6级上下的矿物,如方解石和石英。如遇石膏和滑石,指甲刻划即可识别。矿物之间相互刻划可判断他们相对硬度大小。

一般放大镜可将岩石中细小的矿物颗粒放大10倍,能够观察其成分、结构等。 用稀HCL可以区别方解石与其它矿物。

实地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石的颜色。对岩石颜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说,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颜色往往与其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它们都是含有Fe2+的硅酸盐矿物)含量有关。含量愈高,颜色愈深。岩浆岩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颜色逐渐变浅,就是暗色矿物含量渐少,而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含量渐高的缘故。因此在观察岩浆岩、变质岩的过程中,对颜色的正确描述有助于岩石类型的识别。而沉积岩中,深色岩层系因其富含有机质所致,如淮南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多为灰、深灰色。它们往往代表还原、湿润条件下的产物。而常见于岩浆岩、变质岩中的暗色矿物极易风化分解,难以出现在沉积岩中。红色沉积岩层多含有Fe3+,是氧化、干燥条件下的产物,如淮南地区上二叠统石千峯组的红色砂岩,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晚二叠世后淮南地区再也没有煤的形成。 接下来利用手中的工具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现象。沉积岩中,还要注意古 生物化石的观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