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共营养师技能理论要点总结(内部资料)必过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二级公共营养师技能理论要点总结(内部资料)必过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566d35ff705cc1754270952

(3)询问基本情况

(4)询问膳食摄入情况---定量表 ①按问卷的主副食表询问食品种类,不要有遗漏。 ②询问各类食物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 (5)调查结果的核查

(6)结束访谈,致谢 注意事项是:

?调查表的设计要更简洁、直观,能让被调查者更方便和更容易回答问题,可以消除问卷长度本身及难易程度过高对调查带来的影响。

?完成一份问卷一般需要的时间较长(30~50min)。因此要多注意询问技巧,既要节省时间,又要完整地填写调查表。

?开展人群调查存在许多人为因素,因此,在实际调查时必须求助于地方一些行政或相关部门进行协助,家庭抽样尽量做到随机化,体现样本的代表性。

第二节: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和评估 

一、定性数据

是指每个观察单位是以其性质为特点的。结果是有限制的,例如血型只能为 A.B.AB.O,民族只能为56 民族中的一个。

二、群体定性频率法调查与个体定性频率法调查以及它们的联系

群体定性频率法调查:数据是由n 个个体的定性频率法调查表格组成的。对一个群体而言,通过定性频率法表格中的各类食物“是否食用”的问题,可以得到一系列与调查目的相关的统计指标。这些指标主要以频率和频数表示。

个体定性频率法调查:只能收集到某一个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摄入各种食物的种类和频率。反映了该个体的饮食习惯。

群体定性食物频率调查收集的是某一个群体在某一个时期内摄入食物的总体情况,通过计算食物消费率可以看到该群体不同消费水平的事物类型与摄入频率的多少。从而反映出该群体摄入食物的趋势与状况。

在计算上个体或群体定性频率法均需要计算出该个体或群体摄入频率不同的食物类型进行比较,并从消费的食物种类或者消费品类的大小上判断个体或群体主要消费的事物种类,间接反映了个体或群体的膳食结构。 三、个体定性食物频率法的计算 (一)工作准备

5

1.调查数据的准备

2.建立数据库并把数据输入计算机 (二)工作程序

1.计算个体在过去一年的食物消费种类,评价食物消费的多样性 2.计算个体在过去一年的是非消费频率,定性评价食物消费的多少 3.评价与建议 (三)注意事项

根据食物频率调查问卷的目的不同,对个体食物消费频率调查的侧重点也不同,评价的时候要根据研究目的结合食物消费率做出客观评价。

四、群体食物定性频率法的计算

(一)工作准备 定性频率调查表若干,数据库、统计工具 (二)工作程序 1.调查数据集的录入 2.调查数据库的清理和核查

3.计算相关指标群体----食物消费率,食物消费频次 1)群体食物消费率计算

某类食物的消费率=(食用该类食物的人数/所有调查总人数)*100% 2)食物消费頻数的计算

某类食物的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频次=

(消费该类食物的消费次数总和/消费该类食物消费者人数)*100% 统一进食次数单位,如次/日,次/周,次/年 次/日=次/周/7=次/月/30=次/年/365.25 4.综合评价

五、定量频率法食物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的计算

定量频率法能够从调查表中来粗略估计平均每次摄取的食物量。但与其他方法比,不能准确地确定每日摄取的食物量。这个方法多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用于研究某种食物或营养素摄入量与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定量数据是指以数量为特征的资料,每一个观察个体记一个数值。 定量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数量演算反映评价结果

定量资料进行分析时,通常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方法来描述集中和离散趋势。另外,对于定量资料也可以转化成定性资料进行分析。

技术要点:单位的量化,如1勺奶粉是多少克,1个鸡蛋是多少克。 表1 定性与定量资料对比 6

对比项目 数据 分析 目的 定性资料 大多是文字形式 逻辑学分析:归纳推理 发现规律、模式 定量资料 大多是数字形式 统计学分析 描述与检测 定量频率法食物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的计算步骤 1. 工作准备:定量频率表,食物成分表,计算器 2. 工作程序 1) 计算食用量

2) 食物归类与膳食结构分析 3) 计算膳食营养素含量及来源分析

3.注意事项

1)如果要调查特殊营养素摄入量,则重点调查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摄情况,应用估计平均食物份额大小来计算摄入量。

2)如果要研究与营养有关的疾病和膳食摄入的关系,则采用与相关疾病有关的几种食物或含有特殊营养素的食物。

表2 用DRIs 来进行综合膳食营养分析和评价 用于个体 用于群体 EVR:用以估测群体中摄入不足个体所EVR:用以检查日常摄入不足的概率 占的比例 RNI:日常摄入量达到或超过此水平,RNI:不用于评价群体的摄入量 则摄入不足的概率很低 AI: 日常摄入量达到或超过此水平,则AI:平均摄入量达到或超过此水平,摄入不足的概率很低 表明该人群摄入不足的概率很低 UL:日常摄入量超过此水平,可能面临UL:用以估测人群中面临过量摄入健健康风险 康风险的人所占比例 要特别注意的是能量和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不同,它没有EVR 和RNI 的区别,或者说它的 EVR 等于它的RNI。

六、食物频率法——膳食营养素调查结果分析和评价 (一)工作准备

通过食物频率法调查收集被调查者一年的食物消费率来分析被调查者的膳食模式及饮食习惯(定性研究)。通过食物频率法调查收集被调查者一年的平均食物摄入量,计算被调查者在过去一年中的平均营养素摄入情况(定量研究),进而评价被调查者营养素摄入水平是否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推荐值。

(二)工作程序

1.分析食物频率调查结果

7

2.调查人口基本情况分析 3.食物消费率分析

4.食物消费频率变化趋势分析 5.食物消费与其他指标的关联分析 6.总结报告

七、食物频率法调查报告

1、设计个人定性和定量膳食调查报告内容和格式。 内容:标题、署名、

正文、参考文献。正文由前言和调查主体两个部分构成。 格式:题目、报告撰写者姓名和单位、前言、主体(人、材料、方法、结果)、讨论、结语、参考文献、致谢等。

2、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步骤  (1)明确调查目的 

(2)充分了解调查方法和人群分布  (3)编制撰写提钢  (4)调查数据整理  (5)撰写文稿  (6)修改  (7)完善和形成报告 3、食物频率法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工作准备 (二)工作程序 1)题目拟写 2)背景介绍

3)调查目的和意义说明 4)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说明 5)调查结果描述 6)结论或小结 7)参考文献 8)其他

第二章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一、人体营养状况综合评价的四个方面:

膳食调查、人体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及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