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9届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5bb006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c

市基层管理体制进入转型时期,并逐渐建立了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摘编自何海兵《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原因。(7分)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944年6月6日至8月25日,艾森豪威尔指挥盟军进行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盟军通过海空军的卓有成效的佯动,成功运用了双重特工、电子干扰,以及在英国东南部地区伪装部队及船只的集结等一系列措施,使德军统帅部在很长时间里对盟军登陆地点、时间都做出了错误判断。盟军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投入作战的飞机达13700架,军舰9000艘,是德国飞机、军舰的数十倍。恶劣天气使德军丧失了必要的警惕,增加了登陆的突然性。盟军为确保登陆成功,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准备,登陆前盟军作战物资和装备器材的准备十分充足,还进行了逼真的战前训练。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诺曼底登陆盟军取得胜利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诺曼底登陆对二战形势的影响。(7分)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八思巴,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人。从小聪慧好学,成为一位精通各种宗教知识的高僧。

1253年,八思巴谒见忽必刻,备受崇敬,忽必烈接受其密宗灌顶。1258年,八思巴在忽必烈面前与道教首领辩论,驳倒了对方。1260年,忽必烈称帝,封八思巴为国师,成为全国最高佛救首领。1264年,元世祖设置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命八思巴兼管总制院事务。同年,八思巴离开大都前往吐蕃;受命建立乌思藏地方行政体系。八思巴在萨斯迦修建塔庙,用金汁写造显密经典及般若等经二百余部。

1269年,八思巴回到大都,向元世祖献上了受命创制的蒙古新字。元世祖大悦,随即颁行天下,诏令:“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

1274年,八思巴启程前往拉萨,由真金太子率军护送,途中他向真金讲解佛教教义,此即后来成书的《彰所知论》。1276年底八思巴抵达萨斯迦,次年正月,在曲弥举行了有七万僧人参加的大法会,扩大了萨斯迦派在乌思藏地方的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世祖重用八思巴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思巴的主要历史贡献。(9分)

24 A 24.【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服饰是等级制度的体现,齐桓公喜好“正色”之外的紫色,齐国的百姓仿效齐桓 公穿着紫色的衣服,这反映了等级制度的破坏,即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 误,材料反映的是齐桓公的喜好及民众的效仿与国家统一无关,并且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并未走 向统一;C 选项错误,材料中只体现了服饰突破等级限制,“丧失殆尽”说法过于绝对;D 选项错误, 此时期周王室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25.【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出此时期选拔官员仍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因此这体现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还有待完 善,故 D 选项正确。A 选项不是材料的主旨,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封建官僚集团的相互倾轧斗争,B 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制度无关,C 选项错误。 2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 一大都会”可知,“南市”指的是草市,材料反映的是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D 选项符合题意。A 选项 说法错误,且材料也没有体现市场交易是否受到政府监管。宋代实行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B 选项排除。

25 D

26 D

27 A

28 B

29 C

D

3031

C

32 A

33 C

34 B

35 D

此时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C 选项排除。 27.【答案】A

28.【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 邦与罗马共和政体的这样的制度遗产”来看,作者旨在强调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故答 案为 B 项。材料强调的是共和政体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排除 A 项;材料没有表明作者对于中国适合实

历史 第 1 页(共 6 页)

行何种政体的态度,排除 C 项;材料只是提及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来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D 项是对材 料的误读。 29.【答案】C

【解析】从海外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人文主义的转变过程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到改变 国人思想观念的重要性,反映出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故答案为 C 项。这一现象与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 A 项;新文化运动于 1915 年爆发,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开启民智,不是实业救国思潮,排除 D 项。 30.【答案】D

3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49—1957 年间,成都、西安、武汉等中西部城市的非农业人口比例得到 了快速的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政府注重中西部工业化的发展,这有利于工 业布局逐渐平衡,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国营经济的状况,故 A 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重点建 设城市非农人口变动情况,没有涉及人口迁移,故 B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工业结构的改变,故 D 项 排除。 32.【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他主张采用抽签选举制和轮流坐庄的形式让“所有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 机会,因此他认为抽签选举制保障了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故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内 容无法得出他认为抽签选举制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C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无论是精英还 是普通人都由参政机会,轮流坐庄,精英依然可以参与民主政治,因此并未排除精英对民主的干扰;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