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5fe7eef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1

【答案】B 【解析】 【详解】

1、4组对照或3、6组对照的自变量均为光照时间的长短,都可以说明适度延长光照可促进芹菜茎的伸长,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若实验第2组的条件为光照(8 h/d)+抑制剂,则植株茎的长度应小于第1组,B错误;第5组的条件是光照(12 h/d)+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结果植株茎的长度小于第4组,所以4、5组对照说明芹菜本身能产生赤霉素,C正确;6组加入赤霉素后茎生长得比5组快,所以4、5、6组对照说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只能抑制赤霉素的合成不能抑制赤霉素的作用,D正确。 16.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植物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产物是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在无氧时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大部分组织无氧呼吸产物是CO2和酒精,某些组织或器官是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主要反应是水的光解和合成ATP;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详解】

A.植物在黑暗中有氧时可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食物链上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B正确;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CO2和H2O、CO2和酒精,某些组织或器官是乳酸,C错误; D.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 所以选C。 【点睛】

光合作用虽然暗反应消耗了ATP,但光反应阶段利用光能合成了ATP;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底物,不是产物。

17.将有关生物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的现象是 A.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B.黑藻小叶适合用于观察叶绿体

C.利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 D.内质网上附着有颗粒状的核糖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结构的形态,但不能看到其内部细微的结构,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磷脂双分子层、线粒体、叶绿体的内部结构和中心体、核糖体等细胞器。 【详解】

A、花生子叶经切片、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A正确; B、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用于观察叶绿体,B正确;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无色,可用于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C正确; D、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内质网上附着有颗粒状的核糖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

实验材料的有色与无色:

(1)要求无色或浅色的实验材料:还原糖的鉴定;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观察线粒体。 (2)要求有色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8.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过程可以表示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 B.图2所示的运输方式可以是图1中的e

C.图1中的A和C结合成的物质在细胞癌变后增加 D.氧气浓度会影响图1中的c、d过程,但不影响b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A为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C是位于细胞膜外侧的糖类;a、e过程所示的物质,都是从

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所示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但a、e过程分别表示物质进入细胞、排出细胞;b过程所示的物质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所示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d过程所示的物质都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都不消耗能量,所示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图2显示:物质的运输速率与呼吸强度有关,说明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其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

A、a过程消耗能量,因此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错误;

B、图1中的e过程表示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有关物质运输到细胞外,图2所示的物质运输速率与呼吸强度有关,说明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其方式为主动运输,因此图2所示的运输方式可以是图1中的e,B正确;

C、图1中的A和C 分别表示蛋白质和糖类,二者结合成的糖蛋白在细胞癌变后减少,C错误;

D、氧气浓度会通过影响有氧呼吸强度来影响细胞产生能量的过程,进而影响主动运输过程,图1中的c、d过程均为协助扩散,b过程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自由扩散都不消耗能量,因此氧气浓度不会影响图1中的b、c、d过程,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几方面考虑;知道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进而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判断。

1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囊泡运输的交通枢纽

B.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都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C.甲基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

D.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都是物理模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DNA的结构:双螺旋结构。 【详解】

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囊泡运输的交通枢纽,如可以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转运,A正确;细胞骨架和生物

膜系统都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错误;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都属于物理模型,D正确。故选C。

20.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当温度增加到15 ℃以上,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答案】D 【解析】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其流动性与温度有关系,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大,A正确;

B、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根据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B正确;

C、在0到15度之间,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大,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C正确

D、在图中横坐标是温度,也就是说自变量是温度,所以图中数据不能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名师点睛】根据曲线可以得出:在0到1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2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