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西文化比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61f1d96da38376baf1faedf

1、中西文化的不同地理差异和自然条件对文化形成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相对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中),较少受到远方异族的骚扰,所以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直能够不间断地发展和积淀,源远流长。它是以血缘为基础,以“天人和谐”为核心,鼓吹顺从天意,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家长制特点,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际伦理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价值观念,如民族认同感,和平安定意识,善良忍让意识,集体主义,以及勤劳俭朴的精神等等。相比较而言,西方文化的历史沉积性略弱,现代感更强,更注重现实;而中国文化则有更深厚的历史底蕴,现代气息却不甚浓烈,富于理想化。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却是一块土地肥沃的地区,土地资源很适合农业的生产,气候也较少异常,总之,人和自然很容易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因而人对自然并不是很敬畏,而是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便成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概括。

古希腊的自然条件不是特别的恶劣,但也非特别的良好。人们必须通过与自然进行斗争,才能够获得成就,长此以往,人与自然便形成了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

由此,中西方在宗教信仰上也表现出鲜明的差别,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便强调了“顺其自然”,因为自然确确实实给中国人带来了好处,使古代中国的农业经常有很好的收成。因此,人们便往往留恋人间的生活,中国古代的许多神话传说都表达了一种面对死后,希望来世再到人间享福的精神。

西方文化中,他们面对死亡,大多追求灵魂升入天堂。中国文化比较注重人际关系,有一整套的道德伦理基础。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大重视人事。这与自然环境有一定关系:

中国文明起源于辽阔平原,地理地貌比较单一、平淡,自然界给人们的恩惠较多,所以人们“爱乎天然”、“顺乎天然”,认为天是完美无缺的,同时由于土地肥沃,良好的农耕条件很容易使人们满足于现状,缺乏探索和进取精神;

由于自然条件的束缚,西方文化则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力,注重“天人相分”,因为人要生存,就必须向自然界去索取物质生产资料,当自然条件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不能向人类提供充分的天然生活资料时,人就感觉到必须竭尽努力,发掘自然界一切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探索欲、征服欲,进而产生了科学。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求真”和“探索”,就是要真正地揭开大自然的奥秘,探寻大自然的规律,进而运用这些规律去征服自然,为人所用。

2、分析比较中西原初社会结构的同与异。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结构是成规则的金字塔形式构筑的。这个金字塔的结构是由处于最低层的公众(或者称为被统治阶级)和处于最顶层的皇室(或者可以称为宫廷)线性构筑的,处于最低层的是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基石,这个阶层占有绝对数量的社会生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