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新统编-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春新统编-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62d9d1f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b

师补充介绍:老舍先生还有“语言大师”之称。他的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俗白”。写的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之事,语言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散发着浓郁北京味,不愧为“人民艺术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出示阅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划生字词。同时还要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检查生字词

(1)我会写:旬 熬 蒜 醋 饺 翡 拌 榛 栗 筝 鞭 麦 寺 逛

(2)我会读:轻声: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红火

儿化: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多音:万象更新 正月 间断 分外

(3)积累:色如翡翠 色味双美 截然不同万年更新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以 张灯结彩有声有光 各形各色 2、整体感知。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板书:

)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解决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习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预设: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2、作者写了北京的春节的哪些重要的日子呢?

板书: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

——元宵——正月十九

3、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本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4、下面我们再具体地理一理,北京人过春节的活动历时这么长,那他们每段时间到底有哪些风俗习惯的活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填下表。

(1)学生默读课文,注意找出具体时间对应的主要活动。 (2)出示课件: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试填下表。 (3)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

【评析:本环节主要是在默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填表了解老北京人在春节期间是怎样准备和庆祝春节的,从而达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诵读课文,升华感受

师:同学们,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感受吧。

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我展示诵读情况。 3、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并进一步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

五、教师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老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我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下节课我们继续品一品老北京过春节的那浓浓的年味。

【评析: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四步走:谈一谈(导入)——读一读(感知)——理一理(内容)——读一读(品味),为第二课时的细节讲解做好铺垫。】

1.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2、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3、学习课文顺序得当、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春节民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第6课(生齐读):《北京的春节》,在上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①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 ②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这篇课文的。

③作者主要抓住腊八、除夕、初一、十五进行详细描写的(板书:腊八、除夕、初一、十五)。 ④从腊八这天感受到了北京的春节忙碌的味道。(板书: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