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四 第13课 张衡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四 第13课 张衡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644bdccbe1e650e52ea99d6

13 张衡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善属文(shǔ 连辟公府(bì) ..莫不逾侈(chǐ) .B.精思傅会(fù) .

邓骘将军(zhì) .

璇机之正(xuán) .C.首衔铜丸(xián) 合契若神(qì) ..上下肃然(shù) .D.积年不徙(xǐ) .

中有都柱(dōu) .

河间相(xiànɡ) .

解析:A项,“属”应读“zhǔ”;C项,“肃”应读“sù”;D项,“都”应读“dū”。 答案:B

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属文:写文章。 ..B.精思傅会 傅会:文章的经营构思。 ..C.其牙机巧制 牙机:枢纽和机件。 ..D.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管理。 ..

解析:D项,“政理”应为“政治清明”。 答案: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活用角度看,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C.妙尽璇机之正 .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解析:A项和B项的“善”,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C项,“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研究透了。D项,“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答案:D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解析:C项,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5.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10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天下承平日久 承:连续。 .B.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C.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

辄:总是。 发:打开。

阴:暗地里。

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C项,“发”应为“拨动”的意思。 答案:C

6.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C.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

解析:A项,“交接”与现代汉语相同,都有“交往、接触”的意思。B项,“特征”在文中是两个词语,“特”是“特地”,“征”是“征召”。C项,“方面”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方向”。D项,“下车”在文中指“官吏初到任”。B、C、D三项均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意义不同。 答案:A

7.对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解析:①于是,②凭借,③才,④于是。 答案:D

8.下列语句属于表现张衡“科学才能”的一项是( )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 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③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⑤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解析:①句表现张衡勤奋好学,②句表现张衡的文学才能,⑤句表现张衡的政治才能。应排除这三句,故答案选B项。 答案:B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才高于世,善于属文,后因文学才能出众,被征召到朝廷做官。

B.张衡不慕权贵,总是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就回了原籍。 C.候风地动仪全部用精铜制成,半径为八尺,盖子中部隆起,像个大酒樽。 D.在任河间相期间,张衡从严执法,政治清明,可三年后就请求辞职还乡。

解析:A项,是因他“善术学”,所以被召进朝廷;B项,不是回了原籍,而是又回到太史令任上;C项,不是半径,而是圆的直径。 答案: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解析:第(1)句的翻译点是被动句,注意“举”“辟”的翻译;第(2)句的翻译点是“奇”的活用;第(3)句的翻译点是宾语前臵。

答案:(1)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不去应召。

(2)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3)自从有书典记载以来,还从来没有这件事。 三、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辟邪/开天辟地 奔赴/精思傅会 叨扰/絮絮叨叨 ......B.骸骨/惊涛骇浪 ..C.脉动/一脉相承 ..D.便利/大腹便便 ..

篆文/编撰书籍 ..

磅秤/大气磅礴 ..

连累/累召不应 ..

积攒/人头攒动 ..

蹊跷/另辟蹊径 绮丽/凶吉倚伏 ....

解析:A项,分别读pì/pì,fù/fù,tāo/dāo;B项,分别读hái/hài,zhuàn/zhuàn,lěi/lěi;C项,分别读mài,bàng/páng,zǎn/cuán;D项,分别读biàn/pián,qī/xī,qǐ/yǐ。 答案:D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游:游历。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C.尊则振龙,机发吐丸 发:开始。 .D.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轨:守法度。 .解析:C项,“发”的意思是“发动、转动”。

答案:C

3.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解析:A、B、C三项都是介词结构后臵句,D项是宾语前臵句。 答案:D

4.下列语句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 B.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 C.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

D.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张衡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

解析:B项,对“当世”的理解错误,应为“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达官贵人),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 答案:B

四、阅读鉴赏(18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蔡邕传 范 晔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在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前却不止。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

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