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案例收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马克思案例收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65d28120b4e767f5acfce11

一、 案例呈现

在西方,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围绕着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发生了一些举世瞩目的大事。这就是:西方近些年来掀起了一股持续升温的“马克思热”。世纪之交先后在英国、德国四次评选“千年人物”、“最伟大的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中,马克思都名列前茅,受到广泛的赞扬和尊重。 具体的评选情况是:

在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网上民意测验中,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高居榜首,得票率分别高于第二、三、四名的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

在1999年英国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

在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活动中,英国广播公司“在我们这个时代” 栏目中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马克思以 27.93 %的得票率荣登榜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国广播公司这次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过程中,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经号召其读者把马克思从候选名单上拉下,希望读者选休谟。《经济学家》杂志认为,马克思已经过时了,而资本主义是有效的等等。但是英国公众得出了自己的决断,毅然选择了马克思。

2005年德国《图片报》和国家第二电视台携手主办了评选德国千年最伟大的人物的活动。评选的结果是,马克思被评为“德国最伟大人物”。

可以说,近年来,“马克思热”遍布全欧洲。

三、案例点评

这些现象,发生在苏联东欧巨变十年之后,社会主义的进程遭受到严重挫折,所谓“社会主义失败了”、“马克思主义破产了”的鼓噪声不绝于耳。但是,一种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学说,却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公众的广泛认可、赞同;一种被它的敌人长期攻击、挖苦、甚至宣告破产的学说,却能如此深刻、长久、生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案例二 经典作家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特征 一、案例文本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中说:“卡莱尔说的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只要它还在提供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就永远不会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空泛的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过程,就毫无价值,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就已经知道了;结论本身若固定不变,若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就比无用更糟糕。”

列宁:“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三、案例点评: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巨大的综合性的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科学把握。

2,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观点和结论都来自艰苦的科学探索和创造过程,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过程,就毫无价值”,所以我们不能只要结论丢弃过程;“结论本身若固定不变,若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就比无用更糟糕”,马克思主义要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创新,否则就会损害它的根基和前途。 案例三 金融危机“捧热”《资本论》的启示 一、案例呈现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很多西方人反思美式自由市场主义的弊端,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2008年10月17日,马克思著作《资本论》第一部在法兰克福的“卡尔·马克思书店”已告售罄。因为金融危机而焦头烂额的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现在也开始阅读《资本论》。如今已经数个月没有睡个安稳觉的施泰因布吕克,甚至成了马克思的粉丝。路透社驻柏林记者基施鲍姆认为,《资本论》重新畅销,折射出许多原东德民众对现状的广泛不满,而发端于美国、如今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强化了这种不满情绪。 三、案例解析

1,《资本论》是一百多年前出版的,现在许多人重新捧起《资本论》,证明它的生命力。《资本论》在当代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科学的发展观。马克思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规律是事物内在必然性。当代社会都有作为物质基础的生产力发展规律,叙述这些规律是《资本论》中的基本理论,也正是科学发展观,是当代社会发展应遵循的规律。

2,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其一,学习理论。尽管金融危机重新“捧热”了《资本论》,但阅读《资本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二,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和每一个组成部分里的每个原理、结论都是相互贯通的,体现着一种整体精神。

其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的原则。不要将《资本论》中的这句话或那句话当作教条抱住不放,希望从中找到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法。

案例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革命导师们刻苦读书 一、案例呈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革命导师们刻苦读书,堪称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马克思读书。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指导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斗争的任务繁重,但他的读书生活一直没有间断。自从1849年夏迁居伦敦后,他每天早上9时准时来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图书,直到晚上7时回家。不管风吹雨打,春夏秋冬,多少年如一日。连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知道他

的专座。由于多年从不间断的阅读,以致他的座位底下出现了他双脚踩出的印痕。

恩格斯读书。恩格斯读书显著的特点是重视读原著。他劝告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说 ,“最主要的是,认真自学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的著作,同时要不断地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他强调说,系统地读原著,“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其实自学越深入下去,就越能找到最好的门径,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学了,不过要有个前提,就是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恩格斯本人就是典范,他自学成才,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列宁读书。列宁酷爱读书,他读书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用心写批注。列宁把写批注视为一种创造性劳动,从不马虎草率。他写批注的过程,可以说是与书的作者探讨甚至激烈争论的过程。每当读到精辟处,他就批上“非常重要”、“机智灵活”、“妙不可言”等,读到谬误处,就批上“废话!”、“莫名其妙!”等等,有的地方则干脆写上“哦,哦!”、“嗯,是吗?!”、“哈哈!”、“原来如此!”等等。其读书出神入化之态,跃然纸上。列宁的重要著作《哲学笔记》就是在读哲学书籍时写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它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三、案例点评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应当学习革命导师和领袖的榜样。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和方法。首先是要认真读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这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革命导师们为榜样,学习他们刻苦读书的精神,学习他们注重学习原著的精神,学习他们以审视的眼光读书的精神,学习他们读书注重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读书的精神,学习他们读书注重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自己世界观的改造的精神。一定要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下功夫,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把自己培养和锻炼成为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