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说明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说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73dac3f0912a2161479295f

(1)规划原则

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条例,为合肥市保护好“大水缸”。 (2)规划目标

大气:大气环境质量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9中二级标准。

水体:居民饮用水水质要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中要求,地表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5中Ⅲ类水质标准,农田灌溉用水要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

噪声:城镇噪声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执行,集镇区外按照一类区标准执行。 2.生态防护带规划

为严格保护三十岗乡境内的水体,应结合本区域沟渠、河网、库塘、地形等特征,加强沿河、沿渠、沿沟、沿路绿化,加强防护林带建设,要建成以林木为主体,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镇森林生态网络体系,长期坚持,使本区域成为合肥市北部的林区,达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具体为:

(1)董埔水库周围设计移民高程30米以下迎水坡的陆域和水域为一级水源保护区,属生态隔离区,以自然状态为主,禁止游人和活动入内,隔离保护水源。

(2)一级保护区外延1000米的区域为二级水源保护区,以及饮用水重点水源保护地流域内的其他水库,属生态培育区,对在该区的村落或工矿用地应坚决搬迁并作好生态修复工作。加强管理力度,禁止在该区进行有损环境生态的各种活动。

(3)魏武大道向北拓宽,尽量保留沿路现有林带,道路两侧各规划控制50米防护林带。利用魏武大道上的市政管线拦截收集三十岗乡集镇区、旅游区、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区以及沿线居民点的生产生活污水以及集镇区和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区的雨水处理。将魏武大道打造成董埔水库的生态隔离带,鼓励在所有建设活动尽量在路北规划区域内进行,确保“净水入库”。 (4)规划将滁河干渠两侧200米范围建设成绿色廊道,形成水蓝岸绿,蓝、绿镶嵌的景观大道。将江淮分水岭建设为合肥市永久性绿色屏障;

(5)沿贯穿乡域的刘郢冲心沟、东瞿大郢水渠等水渠两侧100米的范围列为水体保护林带,建设各具特色树种的防护林带,成为永久性的绿色屏障。

(6)在古三国新城风景游览区建设花卉、盆景、苗木培育观赏区,增加风景区的游览内容,提高环境的品位。

(7)沿主要交通道路两旁进行植树绿化,建设农田林网,为创建生态农业创造条件。 3.其它规划措施

对集镇区各类用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镇区内对环境有影响的工业搬迁,不再设置污染工业生产建筑用地,集镇区内无工业产生的污染,重点治理和控制生活污染。 完善排水系统,在集镇区东部和西部沿魏武大道建设污水泵站,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魏武大道市污水管网排往污水处理厂,集镇区、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区以及沿魏武大道的主要居民点如风景村等建成区内的雨水应集中处理后,再排往附近水渠。

结合集镇区绿化,做好集镇区主要交通干道的道路绿化,合理分布交通流向,大型货运车辆走集镇区外的火龙路,严禁在集镇区内部道路行驶。对行驶在集镇区内的机动车辆禁止使用高音喇叭。

设立乡级环境保护机构,积极开展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依据三十岗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要保护耕地1300公顷.其中,万亩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包括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即6000亩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3000亩蔺草生产基地、1000亩蔬菜生产基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须按照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相应规定执行,切实把基本农田保护好。

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进行建房等非农业建设,对抛荒的耕地要采取措施,限期耕种。对于搬迁的村庄,居民原有宅基地应进行复垦,逐步改造成良田。

(三)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三十岗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目前三十岗乡境内仅有三国新城遗址这一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尚有多处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项目需要发掘。为保护、开发境内历史文化遗产,三十岗历史文化保护应以三国新城遗址的保护为基础,积极发掘境内其它历史文化遗产,建立乡级历史文化重点挖掘区。 项目 三国新城遗址 等级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类型 遗址型 城遗址文物。 李家牌坊 乡级历史文化重点挖掘区 牌坊型 朱岗炮楼 鸡鸣三县遗址 马神庙 乡级历史文化重点挖掘区 主义教育型 乡级历史文化重点挖掘区 乡级历史文化重点挖掘区 化遗产 故事 遗址型 非物质文 爱国主义教育。 遗址保护、地方历史发掘。 发掘、整理、重现地方民俗活动、传说、历史近代爱国 保护修缮日军炮楼、整理地方抗日历史、开展清代家族 保护牌坊、整理历史、开发旅游。 保护重点 控制保护区范围,保护、展示新 八、乡域“三区五线”空间控制规划

本次总体规划编制中,将在镇域范围内确立“三区”(不准建设区、非农建设区和控制发展区)地域控制体系。同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六线”(城镇拓展区规划控制黄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规划控制体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设要求。 1、“三区”地域控制体系

(1)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区域绿地)包括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海岸带、湿地、山地、农田、重要的防护绿地以及在重要交通干道和市政设施走廊两侧划定的禁止建设的控制区等。

主要区域有魏武大道(即魏武大道)以北(即董埔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村除外)和主要水渠两侧200米范围作为禁止建设区; (2)适宜建设区

魏武大道以北1000米范围内,东起李牌坊,西至高速公路出口,该区域内交通便捷,远离水源保护区,现状大部分为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规划作为适宜建设区;。 (3)限制发展区

中心镇镇域范围内除禁止建设区和集镇建设区以外,规划内为中心镇远景发展建设备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控制发展区应保持现状土地使用性质,非经原规划批准部门的同意,不得在控制开发区内进行非农建设项目的开发。 2、“六线”规划控制体系

(1) 道路红线:是用于界定城镇主、次干道及重要交通设施用地范围的控制线。 A、严格控制道路用地红线,红线内土地不得进行任何与道路功能不相符合的使用。 B、新建道路应实行统一的城市道路断面、道路退缩距离,保障城市道路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C、道路红线两侧建(构)筑物应根据相应规划管理要求由规划红线两侧分别向外退缩,退缩范围内属道路防护绿地,不得建设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筑物。 (2) 高压黑线: 35KV及以上等级的高压走廊保护控制线。 黑线导控要点

A、黑线范围内不得进行与之不相关的其它建设,以保证市政设施的正常运行。 B、黑线范围的划定应满足市政设施以及交通设施设置的有关规范的要求。

(4) 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是用于界定较大面积的水域、水系、湿地及其岸线保护范围的控制线。 蓝线导控要点:

A、董埔水库水源地周边高程30米区域划定为合肥市水源地保护范围。 B、滁河干渠、各冲心沟等主要水渠两岸控制50~200米的绿化控制带。

(5)绿化用地规划控制绿线:“绿线”是用于界定城镇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范围的控制线。城镇建设区以外的区域绿地、环城绿带等必须同样进行严格控制和保护的开敞地区,也将一并纳入“绿线”管制范畴。 绿线导控要点:

A、规划期内绿线范围必须保持土地的原有用途。

B、除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与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外,严禁在区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

(6) 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紫线:“紫线”是用于界定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及其它重要历史地段保护范围的控制线。

紫线导控要点:

本次规划的紫线控制主要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国新城遗址和乡级历史文化重点挖掘区(包括朱岗炮楼、李家牌坊和鸡鸣三县遗址,按照遗址外拓20米的保护标准执行)。

九、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民居、创建新机制、培养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建好村班子”的六个重点,坚持以文明新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该村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1)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工作思路

以“五新一好”为目标,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重点,促进政风、乡风、民风的进一步好转,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民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使全乡村民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凝聚力进一步增强,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3)具体目标

到2012年前,每个中心村建成一个计划生育宣传服务站,一个群众文化活动室,一个科普图书室,一个文明新风文化大院。消除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五好家庭户85%以上,村阅览室及农户家庭书达100册以上,计划生育率100%以上,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以上,民间纠纷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5%,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集体上访,无群体事件,无偷盗行为,无犯罪案件,无人员参与邪教组织活动。 (4)具体工作措施

A、加强乡、村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积极创建各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班子全体成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B、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

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广泛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教育,大力营造以德治村氛围,充分发挥道德教化功能,引导村民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造就文明型农民,全面提高村民道德素质。以“三德教育”为重点,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全村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着力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全体村民形成团结和谐、安全宁静、友好博爱的良好风尚,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生育观和家庭观,共同培养良好的家庭亲情、邻里友情,构建新型和睦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