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效学习】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 雪导学练测 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全效学习】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 雪导学练测 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74f1cecb3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4

第6课《雪》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磬(qìng) 脂粉奁(lián) 灼灼(zhuó)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 liè) (2)形似字区别 (3)多音字辨析 (4)解词 博识:学识丰富。

消释:①消融;溶化。②(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本文选用义项①。 褪:脱(衣服、羽毛、颜色等)。 凛冽:刺骨的寒冷。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奁:盒子。 朔方:北方。 灼灼:形容明亮。 【重点句子分析】

(1)作者以满怀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记忆中的江南的雪,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欢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的词语既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 (2)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作者更为看重的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

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显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3)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这句话对文章中提到的自然景致——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做出了带有倾向性的判断,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2)背景知识

《野草》写于1924年至1926年,以内心抒发为主,交织着严肃的自剖和不倦的战斗。《野草》的内容比较复杂,贯穿在不少篇章里的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也体现了存在于作者自己思想里的同样的冲突。但也有不少像《雪》和《好的故事》一类景物清新,格调明丽,而又寄意深远的作品。在《野草》中,作家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诗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说,在现代文学史上,《野草》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3段),通过对故乡江南雪景的忆念,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第二部分(4~6段),描写现实生活中朔方的雪景,抒发了反抗黑暗、勇猛奋战的激情。 (2)中心意思

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对蓬勃奋飞的朔雪唱出了深沉的赞歌。 (3)写作特点

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运用了咏物言志的手法,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文写作特色】

1.互相对照,赞美朔方的雪。 2.抓住特征,写景状物。 【课本习题提示】

一、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二、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三、略。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并按拼音写出汉字。

①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 )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②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 )尽了。

③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qìng( )口的蜡梅花。

④在无边的旷野上,在lǐn liè( )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3)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灼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博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升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

朔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

①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____________(信息 消息 影子),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②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____________(响 叫 闹)着。

③晴天又来____________(消释 消化 融化)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5)作者写怀念中的江南的雪,主要抓住了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____________,意在表现____________;一是写____________,意在表现____________。 (6)在“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中,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来修饰雪花,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冰冷”“坚硬”写出了雪的特质,而“灿烂”是指雪能反射各色光芒。 B.“冰冷”“坚硬”是北方雪的特征,“灿烂”是作者对雪有赞赏之情。

C.“冰冷”“坚硬”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