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名师访谈:诗意的源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王崧舟名师访谈:诗意的源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75fb75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5

精品文档

王崧舟名师访谈:诗意的源头

王崧舟名师访谈:诗意的源头

王崧舟:诗意的源头 《中国教师报》记者 张贵勇

名师简介:

王崧舟,浙江上虞人,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长期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在全国小语界首创“诗意语文”教学流派。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写过《蟋蟀之话》和《人所能忍受的温暖》。初次读来,很容易让人误认为作者是一位生物学家或生理学家,因为这两篇中有关蟋蟀习性和人体对外界温度感应变化的论述,显现出了相当高的专业水准。 其实,夏丏尊这种广博且精准的知识储备正是其做学问的独特之处。而同为上虞老乡的王崧舟同样有着强烈的阅读动机、宽广的阅读视野,同样拥有那种少有的勤奋与聪慧,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20

精品文档

同样年少成名,并在历经一番挫折之后,终于实现做人与为师的蜕变,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家。

江浙一带出才子。从两位上虞名师的身上,似乎可以觅到江浙频出才子的奥秘:这里不仅有绝好的自然景观,更有深远的读书传统。而读书,无疑赋予美景一份别样的人文情怀,一如杜甫的那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在阅读上我是个典型的杂家” 王崧舟的课有味道。

心平气和,不疾不徐,轻言细语,娓娓道来,40多分钟的时间里,听者完全被诗意与意象构建的世界所吸引,并兼有历史学、心理学、文艺学乃至哲学的奇妙体验。 而这些特别有味道的知识,在王崧舟看来,还是出于自己不功利、随性自然的阅读习惯,“我就是天生喜欢读书,好奇书里的内容。我一直觉得,每本书都是一个生命,充满了诱惑与灵性,你不去跟它打照面,它静静地躺在你的书柜里。你拿起书来,它就是活的,就会和你对话。而跟你对话的每一本书都是不一样的,都给你开启不一样的精神世界。当你进入书里,也就进入了一个缤彩纷呈世界,在体验一代又一代人不同的生活”。

从文学作品、教育理论、哲学著作到宗教名著,乃至奇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20

精品文档

门遁甲,王崧舟都有所涉猎,乐在其中。其实,他的“教育以慈悲为怀”即源自博览群书之后的感悟。

“我是相信转世的,读书就是在不断地转世。”王崧舟说,两年前,他读各种有关生命与灵性的书,如《与神对话》、《奇迹课程》、《一念之转》、《遇见未知的自己》等。在阅读中,他感觉就像是活来活去的。而与书的相遇,他将之归结为缘分。在需要时,那本书自然会出来找你。“我现在经常有这种体验,就是当你想到它的时候,真诚地想它,这本书就会来找你的”。

王崧舟家里有一间书房,顶天立地的都是书。书房里,他拟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明月一帘无心照,下联是:诗书半斋随意读。

每次去书店,他喜欢信手拿起一本书,翻看一下目录,或看一下章节,感兴趣就买下来,放在书架上,一旦有空就抽出来阅读。他读流行的书,如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也读不流行的书,如汪荣祖的《史学九章》、钱穆的《晚学盲言》、杨成寅的《太极哲学》。这些书很难懂,“说老实话,我到现在还读不懂,但我爱读,越是读不懂,我越想读下去,可能是我心里总有一种好奇的欲望吧”。 在阅读上,王崧舟自称是个典型的杂家,既读入世的书,如台湾傅佩荣的《哲学人生》、卡耐基的《积极的人生》、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也读出世的书;既读教育类的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20

精品文档

书,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并推荐给学校老师,也爱非教育类的书,“范曾的《吟赏风雅》,写得洒脱、写得雅致,他的书画在中国当代算是一绝。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我一边读一边偷着乐,那种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是从作者心里流淌出来的,挡都挡不住。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试图回答困扰所有当代人的性伦理的问题,尽管读得云里雾里的,但就是不愿意放下”。

语文专业的书王崧舟也读得深入而系统。他坦陈,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一多半受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的《语感论》一书的影响,在他看来,王“做的是真学问,那种理论的涵养、那种思辨的功底真叫过硬,确实是科班出身”。而潘新和著的洋洋一百多万字的《语文:表现与存在》,是他所看到的迄今为止中国当代语文课程理论方面最有建树、最有见地的一本书,也是对诗意语文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那是提出诗意语文后的两三年,大约2007年年末,王崧舟发现诗意语文进入了高原期,批评声音此起彼伏。但他没有予以反驳,因为感到有些地方没有想通。一天,长期关注诗意语文的浙江省小语会会长沈大安复印了一篇,让他读一读。这篇是潘新和写的,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上。读完,王崧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心中的很多困惑似乎都找到了答案。读完,他马上找出了潘新和著的《语文:表现与存在》。大概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他通读了一遍。虽然没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