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8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77e651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5

(状态)极差、(双腿)沉重、 (脑① 袋)昏沉、失敗、一落千丈 破灭、备受打击、惊异、时来运上车并入座后 转 投契、毫无顾忌、坦率、放松、与邻座闲聊 福气、知音 继续行程

14. 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乘车)环境、尊重、投契、修养……”请结合选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 15.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揣摩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

16.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对选文做批注。 你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是所谓“大词”。“大词”意义比较“重”“大”,一般用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这里却用在这样一件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身上,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

【答案】13. 塞在候车室;②从失望到看到希望:③意外的欣甚:④(彻底)消散、焕然一新、妙不可言。

14. 示例:乘车环境拥挤、水泄不通,人与人之间没有温度、没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渇望有一个舒适而温暖的环境,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好自律,就能拥有这样的环境。

15. (1)“塞”字描述了候车室环境的拥堵,表达了我对这种环境失望、郁闷的心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邻座的乘车状态与我理想中乘车状态相吻合,表达了我对邻座这种状态背后良好修养的欣赏,为下文“我们”的投契、坦率进而成为知音作铺垫。 16. 示例一:全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我”从“郁闷、绝望、厌倦”到“欣喜、愉悦”

④ 愉悦 ③ ② 郁闷、厌倦、绝望 的心情变化过程,使文章波澜起伏。

示例二:全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其他乘客的不文明状态和邻座的文明状态进行对比,使作者的观点更鲜明,主旨更突出。

17. 突出“我”看到自好自律的邻座时的惊喜之情;加大对现实生活中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现象的批判力度;加大对祖国悠久古典礼仪没被大多数人传承的痛惜力度:加大希望广大读者注重礼仪做有修养的人的警醒度。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和“我的心情”。如一空的情节是塞在候车室。二空的心情可分析第三段的“静息或睡觉的希望,又顿时破灭”“我似乎时来运转了”,也就是从失望到看到希望。三空,上车并入座后的情节使“我”意外的欣甚。四空,继续行程这一情节的关键词可提取“焕然一新、妙不可言”等。所以说读懂情节是作答的关键。 14. 试题分析: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所给词语是“(乘车)环境、尊重、投契、修养……”每一个词语都是一个内容,要围绕这一个来谈,切忌面面俱到。如:围绕“默契”来谈,我与邻座素昧平生,但闲聊起来十分投契。我觉得人与人的投契不在于关系的亲疏,而在于想法、观点有无共鸣。

15. 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1)“塞”字描述拥堵的状况,表达了失望、郁闷的心情。(2)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我对邻座这种状态背后良好修养的欣赏,为下文“我们”坦率交谈作铺垫。同时,这一比喻也非常契合作者的作家身份,巧妙而充满个性。

16. 试题分析:做批注。答案比较开放。如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做批注:全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其他乘客的不文明状态和邻座的文明状态进行对比,使作者的观点更鲜明,主旨更突出。 17.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写法的理解。题干问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大词小用就是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在一个范围、概念较小的事物上或者说将一个小事物故意说成大事物以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如将“大词”用在不良现象上,肯定会增加批判力度。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

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王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齐策》)

1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_____)(1)七里之郭(2)委而去之(_____)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4)天下顺之(_____) ..(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6)使者未说(_____) ..19. 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1)天时不如地利(2)岁亦无恙耶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苟无民,何有君?

21. 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都阐释了①______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甲】文大量使用②_______、③________句,语言气势磅礴;【乙】文则大量运用④________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答案】18. (1). 外城; (2). 离开 (3). 限制; (4). 归顺,顺从; (5). 派,派遣; (6). 说,通“悦”,偷快

19. ⑴天时/不如地利 (2)岁/亦无恙耶?

20. ⑴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2)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君?

21. (1). 以民为本 (2). 排比 (3). 对偶 (4). 问(答“反问”亦可) 【解析】

18.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

今异义词,如“郭”:外城。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9.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⑴天时/不如地利;(2)岁/亦无恙耶?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得道”“寡”“苟”等字词的翻译。

21. 试题分析:比较阅读。文言文要点的提取和写法的把握。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两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乙两文阐释的治国理想可概括为“以民为本”。“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为对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为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都运用问句。 (一)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