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796e4310b4c2e3f57276395

体制机制,为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

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财政支持政策要对区域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特色镇的发展予以重点倾斜。各级各类投入到县级的财政资金要整合捆绑、统一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运用多种模式参与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整治。支持县(市)和小城镇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采取市场方式设立城镇建设投资融资平台。 (二)创新城乡管理体制

进一步理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一体、精简高效、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城乡管理新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建立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规划管理机制,强化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把社区管理摆在城市管理的突出位置,积极推进“城管进社区”,强化区、街(镇)政府的管理职责,保证街、居两级工作经费。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完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县级人民政府应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明确县、镇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效能,防止执法管理缺位。 (三)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在国家批准的试点地区,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定居规模相挂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当地土地开发和整理数量相挂钩的机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重点向中小城市和3万人以上规模的城镇倾斜。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试点,建立区域统筹流转的土地利用机制与制度,探索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试行集体土地资产化管理,允许试点地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集体建设用地进入统一的土地市场。在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中,按照尊重农民意愿、封闭运行、规范管理的原则,搞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四)稳步推进户籍及其配套制度改革

在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相对稳定的职业或合法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改革户口迁移审批制度,简化户口审批手续。加快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户籍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建设。

(五)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17

一要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调查研究和具体指导,重大问题亲自抓,主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措施亲自督促落实。

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认真调查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意见。要强化大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城镇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研究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城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要健全考核机制。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专班,定期对城镇化工作的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对工作进展明显的要表彰激励,落后的要通报批评。每年召开一次新型城镇化现场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推动发展。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人才队伍。

同志们,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和这次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作出新贡献!

在全区新型城镇化务虚会上的讲话

周振宇

(2010年3月3日)

同志们:

召开这次新型城镇化理论务虚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推进资阳新型城镇化交流情况、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积极探索具有资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刚才,各乡镇和区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了认真发言,区四大家领导就

18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谈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深受启发。借此机会,我谈三点看法。

一、要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两型社会”为主题,以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为目标的全新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与协调,特征是统筹和规划城乡一体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并将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条具体道路之一。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顺应时代发展新形势、实现资阳超常跨越的重要举措。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缩小南北差距,改变资阳城区面貌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在全面落实市给区三年独立(县)区政策的同时,切实加大了对资阳城市建设的投入。去年实施的五一西路、马良南路提质改造和鹅羊池改造等项目,投入为地改市14年之和。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目前资阳城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功能不断完善,承载发展的能力稳步增强。但与隔河相望的赫山相比,资阳在

19

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空间狭窄。资阳东、西、南三面环水,北面是基本农田,规划面积为16平方公里,仅占全市中心城区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的18.2%。虽然2007年省里已同意城区往北扩规5.4平方公里,但受国家耕地保护红线的制约,开发成本很高,发展空间在客观上深受地理因素的制约。目前,资阳城区建成面积为12平方公里,仅占全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的26.6%。资江南北两岸城市发展的空间比,撤市设区时为2:1,现在为4:1。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多种原因,资阳城市基础设施欠账非常多,相对资江南岸,资阳基础设施的数量、规模和档次明显落后。目前,资阳城区除已改造的鹅羊池外,城市公园、广场和文化体育设施严重缺乏,路不成网,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商业设施、交通枢纽等大部分集中在资江南岸,资阳城区人气指数不升反降。三是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任务繁重。资阳作为益阳的母亲城,益阳城区70%的棚户区集中在资阳,旧城改造总面积达7.64平方公里,牵涉到拆迁对象1万多户,面积达100万平方米以上,旧城拆迁改造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全区有5个社区、8个村是村居合一的组织,牵涉到14000余人、7577户,是典型的城中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建筑密度大、档次低且杂乱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筑多、随意改变房屋用途现象普遍、居住环境卫生差、户口性质复杂、社会治安管理难、安全隐患大等突出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