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79b750aa8956bec0975e3ae

LIAOCHENG UNIVERSITY

会通中外 信达天下

子的生活经历和环境,造成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难度。

首先,“留守儿童”中绝大多数被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抚养着。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隔辈亲”使老人们不加思索地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不让孩子们染指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更谈不上有意识的培养、锻炼孩子的能力。即使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与不足却固执地认为“树大自然直”。于是孩子的弱点就在老人们包办一切、容忍一切之中逐渐发展壮大。这里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同学A父母均在重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争着要,只好一个月在奶奶家,一个月在外婆家,而且都争先恐后满足他的需要,生怕因自己的“怠慢”而让孩子疏远自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养成了A的任性和依赖。A的父母也曾把冰寄放在一位退休教师家,可是A受不了要自己做自己的事,也受不了在学习方面的严格要求,常常悄悄逃跑回外婆家,害得老教师一家到处找。如此反复几次,老教师再也不愿意带了。在学校A站、立、行、坐都透出一副懒散:无论与谁同座肩总是是靠非靠的在别人的腋窝旁,头是靠非靠的在别人的肩上,嘴里永远吃着东西〃〃〃〃〃〃天气冷了,早上老迟到,批评几回后,干脆不想起床外婆就替他请假。无论他表现出什么样的不足,只要一谈起,他的外婆立即站在他的前沿,为他解释,为他遮掩,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与老师们大吵大闹,一方面孩子被纵容得越来越不象话,另一方面老师也不知所措。

其次,“留守儿童”因其父母均在外打工,收入大都比当地平均水平高,有的还高出很多,加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他们在经济上往往比其它孩子宽余阔绰,共同的状况促使他们交往密切,从而形成一个非正式

5

LIAOCHENG UNIVERSITY

会通中外 信达天下

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他们并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是常常比谁的衣服、运动鞋牌子更响亮,比谁吃得好,玩得好,玩的时候谁的钱更多,出手更大方。同学B父母均在西藏打工,西藏挣钱内地用,B常常揣着很多的钱共自己享用,也供同学们借用,新学期伊始,便有好多的同学“团结”在B的周围,“团结”不上的就或骗、或鼓,从家里要出钱来与之“对抗”。

另外,由于隔代抚养,老人们多数只晓得让孩子吃饱、穿暖,很难在学习上给以较高要求,加之自身文化素质较差,对孩子的作业辅导、督促、检查一筹莫展。孩子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得不到强化,外部动力又逐渐消逝。对于“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孩子们的回答是“自己读不进,也没有人管我。”或是“我爸爸妈妈没得文化照样挣钱,他们比有些读了书的还挣得多些。”也有“读书不好耍,恼火得很。”在班里,大多数的后进生都是“留守儿童”。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因生活所迫或只顾自己挣钱,不能尽基本的教育责任,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只要孩子不生病,不出其它意外,能让他们在外安心挣钱,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安慰,导致“留守儿童”厌学心理滋长、蔓延。

还有,“留守儿童”没有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具有较为严重的自私心,表现在面对弱者、不幸者缺乏同情心。同学C的母亲是个女强人,听说是安而乐集团驻某地区的销售总经理,为了事业,不得不把C寄放在外公外婆家。而C的舅舅因受伤后精神有些异常,发病时生活不能自理,显得有些脏,C不仅不帮外婆照顾舅舅,反而嫌弃,常常为此与外婆外公吵闹。对自己的亲人尚且如此,何谈他人?在学校组织为

6

LIAOCHENG UNIVERSITY

会通中外 信达天下

白血病人捐款时,有的说“留下一元还可以买根雪糕什么的。”有的说“我也没有钱,谁给我捐?”有的说“他又不是我的亲戚,我为什么要给他捐钱?”

“留守儿童”的内心比较孤独。因为没有兄弟姊妹,加之抚养他们的老人们所生活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不同,存在明显的“代沟”,孩子容易受诱惑而与一些品德欠佳的人交往,加之游戏、网络及一些不良书刊的诱惑,使孩子误入歧途。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他们又有异于其它儿童的心理,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 1、学习成绩滑坡

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而农村留守儿童恰恰在这时缺乏父母的管教,使得他们学习观念淡薄,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在有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等现象。有调查显示,32%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48%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5%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5%的学习成绩优秀。虽然留守儿童中不乏品学兼优、独立能力很强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性情顽劣的孩子还是占了多数。

2、心理问题突出

7

LIAOCHENG UNIVERSITY

会通中外 信达天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家庭的主宰,是孩子的主心骨。一般来说,父母不仅可以为孩子提供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安全保障,使他们尽可能健康成长,而且更重要的是,父母可以给予子女难以替代的亲情与真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重要的。但是,现实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令人担忧。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教育因素以及文化生活单一的制约,留守儿童往往出现较大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一些儿童产生僧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其中,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由父母长期外出所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而是学校、社会、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自身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中青网2006年7月7日报道《情感缺失,“留守孩子”凸显心理孤寂》:尽管“留守女孩”服毒自尽是个非常极端的事例,但生活中留守孩子凸显的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

学习成绩仅仅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问题。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关心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及道德养成无法关注,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上的真空。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