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高三精品模拟卷(六)文综历史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届全国高三精品模拟卷(六)文综历史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7c0ae8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e

2019届全国高三精品模拟卷(六)

文综历史试卷

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1. 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话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 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春秋战国之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分化推动了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生产力的发展是百家争鸣的根源,故A项错误;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故B项错误;士阶层是分封制的产物,故D项错误。 点睛:解题的时间点“春秋战国之际”。

2. 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给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

A. 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B. 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 C. 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D. 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 【答案】C

- 1 -

............

3. 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间。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A. 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 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C. 凸显属学哲理化的趋势 D.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中可以分析出,唐宋时期律学融合了儒家思想思想,体现出律学以礼入法的传统,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法的结合,没有体现出三教合一,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律学哲理化的特点,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律学的特点,故D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

4. 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051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

A. 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 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领频繁 C. 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 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朝的耕地面积和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表明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但没有出现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型,故C项正确;A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日趋频繁”;D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

- 2 -

5. 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1901年,全国20余所新式教育机构的分布为:广州5所,天津4所,上海3所,福州、南京、北京、武昌、台北各2所,珲春、烟台、旅顺、乌鲁木齐各1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B. 洋务运动人才需求突出 C. 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 【答案】A

【解析】从新式教育机构分布来看,广州、天津和上海、福州等东部沿海地区分布较多,其他地区分布较少甚至没有,这说明了广州等沿海地区近代化水平比较高,从而导致新式教育机构分布较多,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和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故CD项排除。

6. 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400份。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投稿;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这表明

A. 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迎欢迎 B. 民族危机刺激园人了解西方 C. 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 社会精英主张学习西方制度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400份”“光绪皇帝?每期必读;孙中山?是其忠实读者?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中可以看出,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从而刺激着国人不断了解西方,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故B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普遍”;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美间的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 点睛:材料“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400份”“光绪皇帝?每期必读;孙中山?是其忠实读者?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是关键。

7. 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这些举动 A. 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 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教亡运动的兴起 C. 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D. 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 【答案】D

【解析】从材料“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

- 3 -

中可以分析出这些举动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抗战形势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开始”;B项是九一八事变,排除;C项是指华北事变,排除。

8. 据统计,截止到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老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 C. 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 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中可以分析出,就业的压力促使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故C项正确;材料“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说明A项不符题意;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提出的,故B项排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故D项错误。

点睛:注意材料“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

9. 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这反映了雅典 A. 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B. 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 C. 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 D. 集体决策成为战败根源 【答案】A

【解析】材料“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反映出雅典直接民主存在着弊端,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公民的道德素养和演说的作用,故BC项排除。

点睛:对材料“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的理解是关键。

10. 1650-1749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33%.工业品价格下跌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 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 B. 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 C. 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 D. 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