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常见问题定性与处理处罚参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审计常见问题定性与处理处罚参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7d1bd1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0

167.多头申报(申请)财政扶贫资金...160 168.违规不缴或者少缴矿产资源补偿费...161 169.违规批准征用、占用土地...161

170.违规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163 171.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164

172.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166

173.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167

174.未按规定对经营性用地等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使用权...168

175.土地使用者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170 176.未按合同约定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172 177.土地使用者未按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收入...174 178.土地使用者未按规定缴纳应补缴的出让金...176 179.未按规定将土地出让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178

180.违规向拖欠土地出让金的用地单位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180 181.排污者未按规定缴纳排污费...181 182.环保部门未按规定征收排污费...183 183.未按规定审批减缴、免缴、缓缴排污费...187 184.未按规定及时拨付环保资金...188

185.侵占、截留、挤占、挪用环保专项资金...189 186.未按规定筹集水利建设基金...191

9 / 233

八、外资部分...192

187.虚报冒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92 188.挤占挪用资金...193 189.挪用滞留项目资金...194 190.配套资金不落实或不到位...194 191.虚列投资支出...195 192.挤列项目投资...195 193.违规出借项目资金...196 194.物资设备采购不当...197 195.计划外投资...198

196.挤占、挪用还贷准备金...198 九、社会保障部分...200

197.侵占、借出或挪用社会保险基金...200 198.转移挪用社会保险基金利息收入、滞纳金...201 199.借出或挪用社会保险基金兴办经济实体...201 200.挤占社会保险基金购置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202 201.挤占社会保险基金购置职工宿舍...204 202.征收机构应征未征社会保险基金...205 203.社会保险基金未及时缴入财政专户...205 204.擅自增提、减免社会保险基金...206 205.超范围使用社会保险基金...207 206.违规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提取管理费...207

10 / 233

207.项目单位挤占挪用社会福利基金...208

208.缴费单位未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209 209.未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210 210.截留、挤占、挪用、贪污社会保险基金...213 211.未按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保值增值...216 212.社保机构违规用社保基金进行担保、抵押或拆借...217 213.未按要求使用统一的社会保险费票据...218 214.未按规定使用就业再就业资金...219 215.未按规定使用彩票公益金和发行经费...221 216.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24 217.截留、挪用、贪污、私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25

一、综合部分 1.偷逃税款

表现形式: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申报纳税,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 定性依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处理处罚依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

11 / 233

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少交税款

表现形式: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少缴税款。 定性、处理处罚依据:《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

3.欠交税款

表现形式: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

定性依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

处理处罚依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12 /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