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卷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卷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7e00e166c175f0e7cd13771

集 美 大 学 试 卷 纸 2007—2008学年 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 卷别 A 闭卷 □√ 开卷 □ 财经学院05级、体育学院05级、教师教育学院05级、政法学院05级、工商学院05级、外语学院05考试 学院、专业、级、文学院05级、艺术学院05级、海商0511-12、方式 年级 物理0511-13、工程0511-12 适 用 备注 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号 答 案 题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号 答 案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本质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与时俱进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哲学是( ) A、世界观 B、各门科学的总汇 C、科学的科学 D、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B、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4、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是( ) A、生产实践 B、科学实验 C、生活实践 D、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移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的客观映象 7、辩证矛盾是( ) A、对同一事物的两种不相符合 B、对立统一关系 C、思想和客观事物不相符合 D、对立双方的相互转化 8、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B、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C、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D、真理是有用的 9、生产关系所体现的关系是( ) A、人和人的关系 B、人和物的关系 C、物和物的关系 D、人和自然的关系 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进步的唯心主义和落后的唯心主义 1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动力是( ) A、经济基础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生产力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C、静止的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 1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承认矛盾与否认矛盾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具体的、历史的观点 15、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物质的 B、精神的 C、人化自然 D、实践的 16、哲学上的“价值”是指( ) 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 17、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 A、能动的反映论 B、能动的唯理论 C、能动的经验论 D、能动的可知论 18、某农民生产了200公斤鸡蛋,到集市上卖出了199公斤,把卖不出去的1公斤提回去自己吃了。这一事实说明( ) A、商品的使用价值既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又是为了满足他人需要 B、商品的使用价值有时是为了满足他人需要,有时又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 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了满足他人(社会)的需要 19、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20、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 ) A、在使用过程中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B、在使用过程中能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 C、在使用过程中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 2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劳动的报酬 B、劳动的价值 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D、劳动创造的价值 22、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是( ) A、人口增长过快的结果 B、工业吸收的人口绝对减少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 23、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价值如何增殖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 C、剩余价值的实现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25、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消灭了竞争 B、垄断缓和了竞争 C、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D、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26、垄断价格是( ) A、生产价格加平均利润 B、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27、标志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著作是( ) A、《国家与革命》 B、《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D、《反杜林论》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 A、生产力的进步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资本家的消灭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29、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 D、共产主义同盟上 30、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 ) A、单一性的 B、多样性的 C、一致性的 D、统一性的 得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马克思主义,包括( ) 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E、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2、下列关于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 A、概念 B、感觉 C、表象 D、推理 E、判断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C、质变能打破旧质对量变的限制 D、质变引起新的量变 E、质变造成新事物产生,质变优于量变 4、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 A、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 B、由形式到内容的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D、由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E、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完全适合的 E、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 6、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的作用,是绝对的抛弃。下列属于这样观点的是( ) A、原子蜕变 B、昆虫被踩死 C、人由儿童变成青年 D、麦粒磨成面粉被吃掉 E、禾苗遇到天灾而死亡 7、规律是( ) A、本质的联系 B、必然的联系 C、客观的联系 D、稳定的联系 E、内在的联系 8、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E、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9、产业资本循环不断进行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 A、货币资本循环 B、生产资本循环 C、商品资本循环 D、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是同时并存 E、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 10、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因为( ) A、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B、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C、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雇佣的阶级地位 D、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E、没有消灭市场经济 得 三、辨析题(共18分,每小题6分) 分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2、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3、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得 分 四、简答题:(共18分,每小题6分) 3、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得 分 五、论述题(共24分,每小题12分) 2、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1、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请根据所学原理阐述其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