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8高考命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8高考命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49982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3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组一 思想情感类]

1.(2018·重庆一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长安秋望 赵 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 ①此诗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②云物:云雾。③南冠:《左传》记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凄清”二字,既写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的是秋暮时分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目见与耳闻相结合,饶有情致。

C.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E.这首七律通过诗人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解析:选BC。B项,应为拂晓时分;C项,应为拟人手法。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考生应该从意象、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情感关键词“不归去”“空”,表明留而无用,欲归不得的无奈;“鲈鱼”是思念故乡的代名词,“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答案:感情:故园之情,归隐之思,欲归而不得的无奈。手法:①用典。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明自己的故园之情和归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表明居长安之无用。②直抒胸臆。“不归去”“空”表明留而无用,欲归不得的无奈。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高阳台 西湖春感

张 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 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泠: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城南皇子坡西,唐代的名门望族韦氏居于此地,因名韦曲。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沙鸥,也生了新愁。沙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古人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句,“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照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飞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暮春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读来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解析:选AE。A项,“能几番游”两句抒发的是惜春之愁;E项,“很有豪放派的词风”错误,这是一首婉约词。

(2)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词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答: 解析:解答此题,要理解整首词的内容,抓住词中描写的景物所传达出的不同的愁思,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上片起笔写景比较平缓,“接叶巢莺,平波卷絮”表现出一派平和且令人愉悦的深春美景;“能几番游”则笔锋一转,写“东风”“蔷薇”暮春之景,体现惜春之情;下片“当年燕子知何处”化用“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典故点明故国之思,在这种情怀下,“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就抒发了强烈的国破家亡的哀伤。

答案: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南柯子 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词的前两句先远写“青山”,后近写“退潮后的沙滩”,远近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B.词的前三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景物。 C.“啼鸟怨年华”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愁怨。 D.词中运用“青山”“白露”“晓霞”“绿杨”等意象,绘制清新亮丽之景,衬托内心的愁苦情绪。

E.“荷花”在词中有特指,表层是问荷花,实际暗示词人情操的高洁。 解析:选BD。B项,没有虚实相生的手法;D项,不是乐景衬哀情。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答: 解析:注意结合词句“怨年华”“在天涯”“记得”作答。

答案: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从“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吗?”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 江 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饮散离亭西去”交代了时间、地点,点明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浮生常恨飘蓬”中的“常恨”道出了“离别”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

C.写“烟柳重重”实际写“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

D.“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借景抒情,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

E.“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自问自答,借“潮平”“月朦胧”这幅清新亮丽

之景,表达内心的自信。

解析:选AE。A项,“交代了时间”错误,“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也略显牵强;E项,“清新亮丽”错误,“自信”错误,从词意看应是“朦胧凄清”之景,表达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2)词的下片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词人聚少离多、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抒情方式注意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表达内心的“离别之苦”“羁旅之愁”“寂寞之情”,运用的手法先是直抒胸臆,直接点明内心的愁苦,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残灯”“孤枕”“五更风”等意象,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意境,表达内心的愁苦之情。

[题组二 评价观点态度类]

5.(2018·孝感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有 叹 杜 甫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注】 ①此诗为杜甫晚年的作品。②江东客:诗人自称。③武德:唐高祖的年号。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

有人评论此诗“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请结合诗的首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首联写诗人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尾联,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在为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生的情怀。 6.(2018·银川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新 年 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②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