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名词解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地质名词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4f0711dd88d0d232d46a2c

17. 新矿物生长作用:沉积物中不稳定矿物溶解或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若干化学成分重新组合并结合成新矿物,从而是沉积物变硬。40 18. 钙华:温泉中沉淀出来的caco3极易固结变成疏松多孔的岩石

19. 碎屑结构:母岩风化和剥蚀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胶结而成的岩石叫碎屑岩,碎屑岩的结构称为碎屑

考研复习资料—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第二版),仅供参考 第 7 页 共 27 页

结构。碎屑物可以是岩石碎屑(岩屑)、矿物碎屑(如长石、石英、白云母)、石化的生物有机体或其碎片(生物碎屑)以及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火山碎屑)等。41

20. 分选性: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大小均匀者,分选良好;大小混杂者,分选差。41

21. 圆度:碎屑颗粒棱角的磨损程度称为磨圆度,或圆度。41

22. 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其中大多数为晶质的或隐晶质的。41

23. 沉积结构:沉积岩颗粒的性质,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24. 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形成时所生成的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43

25. 层理:沉积岩的成层性。它是沉积岩最特征、最基本的沉积构造。43 26. 平行层理:层理中各层相互平行者称为平行层理 27. 交错层理:层纹倾斜或相互交错者称为交错层理。43 28. 层面:分隔不同性质沉积层的界面称为层面。43

29. 递变层理:同一层内碎屑颗粒粒径向上逐渐变细。它的形成常常是因沉积作用的发生在运动的水介质中,其动力由强逐渐减弱。同一层内碎屑颗粒从下往上逐渐变粗者,称为反递变层理。43

30. 波痕:层面呈波状起伏。它是沉积介质动荡的标志,见于具有碎屑结构岩层的顶面。43

31. 泥裂:由岩层表面垂直向下的多边形裂缝。裂缝向下呈楔形尖灭。43 32. 缝合线:岩石剖面中呈锯齿状起伏的曲线。沿缝合线岩层易于劈开,劈开面参差起伏,称为缝合面。44

33. 结核:沉积岩中某种成分的物质聚积而成的团块。它常为圆球形、椭球形、透镜状及不规则形态。44

34. 印模:沉积岩层底面上之突起。突起的形态为长条状、舌状、鱼鳞状或不规则的疙瘩状等。45

35. 砾岩:具有砾状结构之岩石。碎屑为圆形或次圆形者为砾岩,碎屑为棱角形或半棱角形者为角砾岩。45

36. 砂岩:具有砂状结构的岩石。碎屑成分常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岩屑及生物碎屑。45

37. 粉砂岩:具有粉砂状结构之岩石。碎屑成分常为石英及少量长石与白云母。46

38. 粘土岩:由粘土矿物组成并常具有泥状解结构之岩石。硬度低,用指甲能刻划。粘土岩中固结为弱者称为粘土,固结较好但没有层理者称为泥岩,固结较好且具有良好层理者称为页岩46

39. 硅质岩:化学成分为SiO2,组成矿物为微粒石英或玉髓,少数情况下为蛋白石。质地坚硬,小刀不能刻划。性脆。含有机质的硅质岩颜色为灰黑色。富含氧化铁的硅质岩称为碧玉,常为暗红色,也有灰绿色。46 40. 硅质页岩:硅质岩中含粘土矿物丰富着称为硅质页岩,质地较软。46 41. 玛瑙:具有同心圆状构造的硅质岩称为玛瑙。46 42. 硅华:质轻多孔的硅质岩称为硅华。46 43. 燧石结核:呈结核状产出者称为燧石结核

44. 内碎屑:海盆中已固结的碳酸钙沉积被海水冲击破碎者,称为内碎屑其中粒径>2mm者称为砾屑 粒径<2mm者称为砂屑。46

45. 生物碎屑:海中动物的介壳、骨骼或植物硬体被海水冲击破碎而成者,称为生物碎屑。46

46. 由海水中caco3凝聚而成者,粒径<0.3mm,形态浑圆,内部无同心圆构造称球粒;粒径>0.3mm,外形不甚规则,内部无同心圆构造称团块;外形浑圆,内部具有同心圆构造称鲕粒或豆粒。

47. 碎屑间的填隙物为caco3,其中粒径>0.01者,常为透明的方解石颗粒,称为亮晶,是caco3得化学沉淀物,

考研复习资料—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第二版),仅供参考 第 8 页 共 27 页

相当于胶结物,粒径<0.005mm的方解石微粒,称为泥晶,是机械混如物,相当于基质

48. 竹叶状灰岩:具有碎屑结构的石灰岩可以根据碎屑性质进一步定名,由内碎屑构成者称为内碎屑石灰岩,如竹叶状灰岩,其碎屑形似竹叶,长径由数厘米到数十厘米。48

49. 鲕粒灰岩:由鲕粒构成的灰岩称为鲕粒灰岩。48 50. 团块灰岩:由团块构成的灰岩称为团块灰岩。48 51. 礁灰岩:具有生物骨架结构之石灰岩,称为礁灰岩。48

52. 钙华:可以看成是具有非碎屑结构的石灰岩,它是纯化学成因的。48 53. 泥晶灰岩:由粒径<0.005mm之方解石微粒组成,岩石极为致密。48 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1. 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51

2. 变质岩:变质岩是组成地壳三大岩类之一,它是由火山岩或沉积岩或先成的变质岩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51

3. 静压力:是由上覆岩石重量引起的,它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静压力对岩石的作用力各向均等,而且各个方向的压力值相等。52流体压力:静压力通过循环于岩石空隙中的流体所产生的压力

4. 定向压力:是作用于地壳岩石的侧向挤压力,具有方向性,且两侧的作用力方向相反。52

5. 挤压力:两侧的定向压力位于同一直线上,称为挤压力。52 6. 剪切力:两侧的定向压力不位于同一直线上称为剪切力。52

7. 化学活动性流体:化学活动性流体成分以H2O、CO2为主,并含其它一些易挥发、易流动的物质。52 8. 脱水反应:53 9. 脱CO2反应:53

10. 柯石英:在压力为30*108Pa(相当于地下110km深度的压力)时,石英变成柯石英,其成分未变,但比重由2.65变为2.93。柯石英在自然界已经发现,它是形成于地幔中的一种高压矿物。54

11. 变质矿物:变质岩中常具有某些特征性矿物,这些矿物只能由变质作用形成,称为变质矿物。54

12. 变晶结构: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形成的结构,它表现为矿物形成、长大而且晶粒相互紧密嵌合。54

13. 变晶:由重结晶作用形成的晶粒称为变晶。54变晶颗粒等大者称为等粒变晶 变晶颗粒有两种,其粒径相差悬殊者称为斑状变晶 14. 变余结构:变质程度不深时残留的原岩结构。55 15. 斑点状构造:岩石中某些组分集中成为或疏或密的斑点

16. 板状构造:岩石具有平行、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沿此破裂面岩石易分裂成薄板。55

17. 千枚状构造:岩石的矿物颗粒细小且在片理面上出现丝绢光泽与细小皱纹者称为千枚状构造。55

18. 片状构造:矿物颗粒较粗肉眼能清除识别者称为片状构造。55

19. 片理:岩石中片状或长条状矿物连续而平行排列,形成平行、密集而不甚平坦的纹理,称为片理。沿片理方向岩石易于劈开。55

20. 片麻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是以长石为主的粒状矿物,伴随有部分平行定向排列的片状、柱状矿物,后者

考研复习资料—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第二版),仅供参考 第 9 页 共 27 页

在前者中成断续的带状分布。56

21. 块状构造:矿物均匀分布,无定向排列 它是岩石受到温度和静压力联合作用而形成。

22. 变余构造:变质岩中残留的原岩的构造,如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变余层状构造、变余泥裂构造等。56由火成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正变质岩 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副变质岩

23. 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火成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并主要由温度和挥发性物质所引起的变质作用

24. 接触热变质作用:引起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岩石受热后发生矿物的重结晶、脱水、脱炭以及物质成分的重组合,形成新矿物与变晶结构 但是,岩石中总的化学成分并无显著变化。56 25. 斑点斑岩:具有斑点状或斑状构造

26. 角岩:具有显微粒状变晶结构 主要为块状构造

27. 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为粒状变晶结构,常为变余层理构造。纯粹的大理岩几乎不含杂质,洁白似玉,称汉白玉

28. 石英岩:主要由石英组成,具有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29.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引起变质的因素除温度以外,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所产生的交代作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故岩石的化学成分有显著的变化,新矿物大量产生。57

30. 矽卡岩:是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典型的岩石。主要矿物是石榴子石 绿帘石 透闪石 透辉石 阳起石 硅灰石57

31. 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57

32. 埋藏变质作用:是由于上覆巨厚沉积物的重量所产生的静压力及较低的温度(一般低于400℃)所引起。58 33. 板岩:具有斑状构造

34. 榴辉岩:主要由浅红色的石榴子石与鲜棕色的绿辉石构成,不含斜长石。 35. 斜长角闪岩:主要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角闪石等暗色矿物含量大于50%,石英很少。

36. 麻粒岩:变质程度很深的岩石,主要由长石 辉石 石榴子石 石英等粒状矿物构造组成,一般不含黑云母 角闪石等含oh的矿物。 37. 片岩:具有片状构造 38. 片麻岩:具有片麻状构造 39. 千枚岩:具有千枚状构造

40. 变粒岩:主要由长石和石英组成但片麻状构造不发育的细粒状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