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养殖业现状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龟鳖养殖业现状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515adc360cba1aa811da2c

三线闭壳龟(金钱龟)

养龟场的养殖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4种类型:季节性暂养、温室饲养、鱼龟鳖混养(外塘饲养)、立体饲养。随着我国龟类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面积和生产规模日趋扩大,许多潜在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问题有以下4点。

1.养殖的合法性

人工养殖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龟类动物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我国有关法规明文规定,饲养繁殖和利用野生动物,必须到当地林业厅或农林局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利用许可证,且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禁止贸易。就龟类动物而言,到目前为止,除已被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外,所有的龟类都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成员。由此可知,无论饲养哪一种龟,都应该申请办理有关许可证。但目前仅有极少数(不超过10家)养龟场办理了相关许可证。

2.提高受精率

乌龟、黄喉拟水龟和红耳龟等龟种的孵化技术已相当成熟,关键是如何提高卵的受精率。有养殖户介绍:每年秋末初冬之际,将雌雄龟分池饲养,次年开春再合池,这样有助于增加雌雄龟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能提高卵的受精率。

3.稚龟成活率

在稚龟饲养过程中,开食和相互咬尾两大问题直接影响成活率。大多数稚龟刚出壳一周内不吃食,有养殖户将新鲜猪肝(其他新鲜小鱼、肉类等均可)剁碎拌在混合饵料中引诱龟,大多数龟能提早开食,部分龟开食后,其他龟也会跟着吃食。互相咬尾现象是大规模养龟场部会遇到的难题之一。稚龟尾部长且细,似细小游动的蚯蚓,特别是在饲养密度过大时,饥饿的稚龟误认为是饵料而互相撕咬。断尾龟的断裂处有腥味,更易被同伴啃咬,所以,一旦发现断尾龟应立即隔离。

4.疾病防治

受饲养温度、密度、饲料和水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龟类疾病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温室养殖,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现病龟应立即隔离并消毒,避免全池龟感染发病。

我们知道,龟是变温动物。它们的免疫系统依赖于环境温度的高低,环境温度一旦低于自身的最适温度,病菌就容易侵入其体内,导致龟发病。因此,日常管理中,正确保持温度是预防龟患病的关键,是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方法之一,问时,加强环境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