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勤 青海蒙汉双语学生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德令哈市民族学校为例2016.7.25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敖勤 青海蒙汉双语学生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德令哈市民族学校为例2016.7.25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5efbf1c5da50e2524d7ffd

青海蒙汉双语学生的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以德令哈市民族学校为例

阶段。中小学蒙汉双语教学的目标非常明确,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根据要求来展开。其中提出:“汉语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实践性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汉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基本学会运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进行交流沟通。”

对于民族学校的汉语课程改革,也提出明确要求:“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汉语教学经验与教训,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借鉴相关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汉语课程。汉语课程应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发挥积极的作用。”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中也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汉语课程应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发挥奠基作用。”汉语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汉语素养,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来说,《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中提出:“汉语应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其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是形成汉语应用能力的基础;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五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汉语课程在总体目标之下,按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课程目标。每个学段的课程目标均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的行为综合地提出要求。以下是各学段目标的具体描述:

??能用汉语交换简单的个人信息,围绕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学校设施等话题展开简单的会话。 第一学段 (一至二年级) ??掌握问候、告别、感谢、道歉等最基本的日常交际表达方式。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简单的语言游戏。能唱简单的汉语歌曲。 11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学习掌握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 ?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儿歌。 ??能掌握基本书写规则,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能根据图片或者提示写简单的句子。 ??能把所学的简单的词语和句式尝试在学习中进行应用。 ??对学习中涉及到的文化因素感兴趣,乐于了解中华文化。 ??能在学习中主动请教,勇于、勤于开口说汉语。 ??对汉语学习有兴趣,乐于学习,积极合作。 ??能用汉语交换学习方面的信息,能简单介绍家庭成员,能简单谈论兴趣爱好、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话题。 ??能用汉语提出简单的请求,表达简单的祝贺与赞扬。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扮演角色的学习活动。 ? 能读懂并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第二学段 (三至四年级) ??能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一段话。能写简单的便条和贺卡。 ??能把所学的简单的词语和句式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 能初步意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 ??能初步运用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改善自己的学习。 ??对汉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一定的自信心,能在学习中积极与他人合作,互助学习。 第三学段 ??能用汉语交换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方面的常见信息,简单谈论关于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话题。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编演简单的课本剧。 ??能读懂简单的多种形式的语言材料。 12

青海蒙汉双语学生的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以德令哈市民族学校为例

(五至六年级) ??能读简单古诗。 ??能够正确、熟练地书写所学汉字。 ? 能写简单的书信和日记。 ??能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各种技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语言实践。 ??能在学习中乐于了解中华文化,初步了解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变化,在学习中加深对祖国的认识。 ??能初步运用交际策略,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能用汉语比较深入地讨论关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能读懂比较复杂的多种形式的语言材料,并能根据阅读需要适当运用各种阅读策略。 ??能读懂浅易的古诗文。 ??能写主题比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内容比较清晰第四学段 (七至九年级) 的记叙文。 ??能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各种技能在社会生活中进行语言实践。 ??能主动开展文化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主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合理利用周围环境,制定学习计划,实现自我管理,提高学习策略意识。 ??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坚定学习汉语的信心。 可见,当下中小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目标全面丰富,包括了听、说、读、写等基本功。义务教育阶段汉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目标的设计着眼于汉语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蒙汉双语学校的汉语教学内容

13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中也提出:“汉语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实践性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汉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基本学会运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进行交流沟通。”

青海省海西州实行蒙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使用内蒙古出版的蒙文教材。教学内容基本围绕听说读写来进行,基本是包括基础知识与阅读理解、写作等几方面。基础知识以汉字和词汇为主,基本常用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以及汉字的结构。词汇包括同义词、反义词、组词造句。句子包括基本句型如常用句型把字句、被字句,句子扩展、缩短,句子顺序排列。另外,还配套有《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汉语阅读》教材,阅读理解更注重记叙文的阅读,包括:文章主旨内容概括分析,段落大意分析,写作主要是记叙文的写作及应用文的写作。

三、蒙汉双语学校的汉语课程设置情况

现阶段蒙汉双语学校(小学部)的课程设置包括小学数学、蒙语文、汉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美术、音乐、思想品德、汉字书写、蒙语阅读、健康、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内容。有些还开设了英语课程,尽可能满足大家的读书意愿和要求。校本课程包括足球、毛笔书法、手工制作、舞蹈、乒乓球、儿童绘画、排球、电子琴、合唱、棋牌、篮球、民族、素描、马头琴等等。中学部有蒙语文、汉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研究、劳动、健康教育、通用制作、体育、音乐、美术等等。

可见就课程而言,德令哈市民族学校课程基本遵照了国家统一课程的要求,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力度上也很大,体现了民族教育的相关特色。

德令哈市教学工作不仅强调语文、数学、外语等基本课程的开设,也十分重视音乐、体育、美术及相关校本课程的开设,尽可能做到学生的全面培养和综合发展。

课时安排来说,小学阶段的年级一周安排了七节汉语文课,初中阶段的年级一周安排了五节汉语文课,高中阶段的年级一周安排了六节汉语文课。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