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保护与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河流保护与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622d74a417866fb84a8e55

河流保护与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谭炳卿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蚌埠,233001)

摘要:本文在简述淮河流域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介绍河流保护的与管理的目标、特点和保护范围以及国外河流恢复的措施,针对淮河流域水系污染与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河流保护与管理的做法与经验,对目前我国河流保护与管理面临的困难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注意文中4 :国外河流的恢复措施

关键词:河流保护;河流管理;河流恢复;水污染;发展方向;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水污染现状

1.1 水质现状

淮河流域自80年代以来,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至1995年底,全流域80%以上的河流和水域已受到污染,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尤其是1994和1995年汛初发生的水污染事故,使淮河中游300多公里的河段受到污染水体的袭击,给沿淮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根据1995至2000年全流域149个国家基本站水质监测资料,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淮河流域河流水质状况

1. 表1 淮河流域河流水质状况

不同水质类别的断面数占监测断面总数的% 年份 ≤Ⅱ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0年是实现淮河水体变清的战略目标年,然而淮河的水质状况与战略目标还相差甚远。根据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省界断面的监测资料,2001年1-10月,水质为Ⅴ类或超Ⅴ类的断面数占监测断面总数的比竟高达79%。1994年6月至2001年10月省界监测断面的水质情况见表2。可见,淮河流域的水污染依然严重,河流保护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表2 主要跨省河流省界断面水质情况表

Ⅲ Ⅳ Ⅴ >Ⅴ 6.5 13.7 11.4 15.6 15.6 21.5 15.5 20.0 17.3 12.2 20.7 15.1 19.3 15.7 51.0 5.0 15.3 51.9 5.9 16.5 41.3 8.2 26.8 28.3 7.4 20.2 37.5 7.0 21.4 35.8 1. 表2 主要跨省河流省界断面水质情况表

不同水质类别的断面数占监测断面总数的% 时 间 ≤Ⅱ 1994 7.9 14.7 1995 1.5 10.2 1996 4.7 7.6 14.1 15.5 21.1 1997 3.4 8.6 23.0 1998 7.6 11.9 1999 2.8 10.8 2000 0.6 2.9 32.3 17.4 11.0 2001 3.6

1.2 入河排污量

根据2000年底169个城镇557个入河排污口的实测资料分析,全流域污染物的年入河

Ⅲ Ⅳ Ⅴ >Ⅴ 10.2 11.8 7.0 10.0 10.2 22.4 8.1 1553.1 61.0 59.6 55.0 38.0 46.6 77.4 7.6 9.8 .7 63.3 量COD为84万吨,BOD5为15.8万吨,NH3-N为7.7万吨,挥发酚为335吨。全流域COD的年入河量分别较1993年和1998年减少了66万吨和19万吨。流域内四省1993、1998和2000年COD的年入河量比较见图1。

图1 COD入河量比较图

河流保护与管理的目标

基于对水系和生态系统的初步认识,针对国内外河流保护与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的发展趋势,认为理想的河流保护与管理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

平衡各用户的利益 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消除陈规陋习

2.1 平衡各用户的利益

人们利用河流多于其它任何生态系统。从河中取水、养鱼、划船、向河中排泄、在河的上游引水、在河的中游筑坝以及开发洪泛平原。河流唯一吸引人们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的单方向流动、连续的可再生资源,迅速排泄废弃物系统和它宝贵丰富的势能。该特征对河流系统内的许多水生植物和动物也是极其重要的,河流为他们提供新鲜的食物和氧气,将废弃物排向下游,而且是扩散和逐渐清除废弃物的一个有效方法。长期以来,人们把经济增长作为开发利用河流的主要动机,导致河流退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如黄河断流,海河出现的有河皆涸、有水则污,淮河一半以上的水体严重污染、水污染事故频发等,无一不与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