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6、7的认识教学设计 精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小学一年级数学-6、7的认识教学设计 精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62825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d

结合学习的晨练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评价体验 评价自己或同学本次教学活动的表现。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教学一:

动手操作(数序及比较数的大小)

1、 出示写有数字的卡片,每人一份。

师卡:今天,我们数字王国的其他兄弟也来了,请出来。你们能给我们兄弟排排队吗? (课件出示要求,并自动读出要求:每位小朋友的信封里都有8张数字卡片,他们就是我们数字王国的这些兄弟了,他们谁大谁小呢?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

2、 动手操作,按顺序排列数字。(课件:请按顺序给数字卡片排队,比一比,谁又静又

快) 3、 反馈交流。

师卡:瞧,这位小朋友已经排好了,真快!(卡通人物边巡视,边给速度快,排的整齐的小朋友摸摸头表示祝贺。) 师卡:你是怎样排的?

生1:我是0、1、2、3、4、5、、6、7这样排的。 师卡:你排的很棒,谁能说说他是怎么排的吗?

生2:他是把数字卡片就0、1、2、3、4、5、6、7这样排的。

师卡:你听的很认真。他就是这样排的。谁能用不同的化来告诉大家他是怎么排的? 生3:他是把弟弟放在前面,哥哥放在后面这样排的。 生4:他是把最小的放在前面,最大的放在后面这样排的。 生5:他们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从小到大排起来的。

师卡:你很了不起,用4个字就把这种排列的特点说出来了。我们兄弟很佩服你哦,奖你一颗星星。 教师板书:

0〈1〈2〈3〈4〈5〈6〈7

生6:啊6,啊7,我和他们的都不一样,我是按照从大到小排。就是7、6、5、4、3、2、1、0。这样排列的。

师卡:大家认为他的这样排列有没有道理? 学生观察,异口同声认为可以。

师卡:你的想法与众不同哦,奖你一面小红旗。 教师板书:

7 〉6 〉5 〉4 〉3 〉2 〉1 〉0

4、 练习:交流中掌握0~7各数的顺序。

师卡(阿“6”):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我的前面是谁? 生:5

师卡(啊6)后面呢? 生:7

师卡:能模仿我的说法向大家提问吗? 生1:7哥哥的前面是谁? 生2:6。

生3:1的前面和后面是谁? 生4:1的前面是0,1的后面是2。 生5:4的左边和右边是谁? 生6:是3和5。

生7:5往后数一下是几?数两下呢? 生8:数一下是6,数两下是7。

师卡(啊“6”):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的很好,答的很对。

师卡(7哥哥):这有什么了不起,有本事就随便找出两个数字兄弟比比大小,怎样? 小朋友们都说好。 片断教学二: 比较大小

1、动手操作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同桌合作,将卡片次序打乱,各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并在两张卡片中间用写有符号的旗帜表示出。

电脑演示同桌两人的玩法,学生同桌两人合作,边比边摆,直到将8张卡片全比好。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及时纠正、指导。 (表现好的同桌给予鼓励) 2、反馈:指名学生汇报。

师卡:请同桌来比一比,说一说。哪两位先来? 生桌1:我出5,我出7,5小于7,7大于5。 师卡:说的很清楚,让大家听的很明白。 生桌2:我出4,我出6,6大于4,4小于6。 生桌3:我们出的是2和7,2小于7。

生桌4:我们拿出来的都是6,6和6是一样大的。 ……

师卡(啊“6”):如果我先拿出6 〉( ),里面可以是哪些数字兄弟呢? 学生思考。

师卡:看谁能一下子想出很多。 生:可以是0、1、2、3、4、5。

师卡(7哥哥):如果是我7和〈( ),后面可以是哪些数字兄弟?谁最大? 生:0~6。6最大。 ……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努力使自己进入角色,并为学生营造动画式的娱乐活动情境氛围,力争让每位学生能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活动中来,把自己当作是活动的主人,在卡通数字兄弟的带领下,自觉、主动、开心的学习,积极、活跃、有效的操作,坚持、执着、有目的的提问、思考与回答,与数字兄弟一起遨游于奇妙的数字王国。在活动中,笔者认为达到了预想的结果,达成了预设的方案。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行为,凸现教师的多重身份。

人的思想指导着人的行为,人的观念促成人的行为变化。可以说任何一种教育行为都是在某种教育观念支配下的实践。不同的思想观念造就不同类型的教师,从而促进不同的教学行为。而这些行为变化的主题思想是教师要善于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新理念下教师的角色

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实在这次课例中,教师也是围绕这些角色进行具体变化。如果将这节课的活动设计看成是一个精彩的剧本,将课堂内容看成学生体验学习的舞台,将活动过程看成学生参与节目,乐于其中的话,那么,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首先,教师是一位出色的编导,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首先有预案,这个预案与传统的备课相比较又有些差异,他更加的具体,涉及的面更广。同时,教师要根据预案的要求,布置教室内的场景,桌椅的摆设,努力事先营造氛围。其次,教师是活动的主持人身份。课堂活动还是要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那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不能改变,但是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教师将自己作为主持人的身份,学生感觉更加的新奇,好玩,教师的话语也就更有吸引力,教师在“节目”中根据情节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气氛。第三,教师是演员。教师在活动中要板演两个卡通人物,先是板演数字6的卡通形象“阿6”,再是扮演数字7的卡通形象“7哥哥”。教师利用自己卡通人物的角色很好的调控活动的节奏,把握学生参与的热情,注意“静”与“活”的有效结合。学生感觉非常的亲切,好玩,学生对卡通人物非常的喜欢,他们为了与数字兄弟交朋友,参与更加主动,为了得到鼓励,回答更加积极。这样,由于教师多重身份的有效扮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的情境中,快乐的学习,积极的体验。

(二)营造语言氛围,促进知识的体验和问题解决。

儿童的世界是童趣化的世界,儿童的语言是简单、形象、生动、有趣的。特别是一年级上册的学生,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耳边仍荡漾着幼儿园老师们那童趣化的语言。这时,往往很多的学生适应不了教师的表达方式,或是听不懂教师指令性的语言和要求。在课例中,教师扮演卡通数字兄弟,为增加效果,教师模仿卡通人物的语言,为了便于学生的区分“阿6”与“7哥哥”两个角色,教师分别以粗细两种语言来板演两个人物,利用童趣的语言向学生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比如,一开始,“你能找出我吗?我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在不同的数字中找出数字“6”,并说出它的颜色,从而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接着通过7哥哥的“你都知道我的哪些情况?”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进入操作活动时,我们设计的台词是:“今天,我们数字王国的其他兄弟也来了,请出来。你们能给我们兄弟排排队吗?”这样的商量语言,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学生会认为,这不是一项教学任务,而是帮助数字兄弟排队,是一场游戏,正因为语言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学生参与进来更加的自然,投入。紧接着通过数字7的“这有什么了不起,有本事就随便找出两个数字兄弟比比大小,怎样?”将学生带入矛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就要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