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创新设计教科版高考总复习高中物理配套课件必修2第四章专题突破天体运动中的“三大难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20版创新设计教科版高考总复习高中物理配套课件必修2第四章专题突破天体运动中的“三大难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728df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06

答案 AD

天体相遇与追及问题的处理方法

GMm

首先根据r2=mrω2判断出谁的角速度大,然后根据两星追上或相距最近时满足两星运动的角度差等于2π的整数倍,即ωAt-ωBt=n·2π(n=1、2、3……),相距最

远时两星运行的角度差等于π的奇数倍,即ωAt-ωBt=(2n+1)π(n=0、1、2……) 3.“行星冲日”现象

在不同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两个行星,某一时刻会出现两个行星和太阳排成一条直线的“行星冲日”现象,属于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此类问题具有周期性。

【例5】 (多选)(2018·湖南张家界三模)2018年7月27日将发生火星冲日现象,我国整夜可见,火星冲日是指火星、地球和太阳几乎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火星之间,此时火星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所以明亮且易于观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轨迹都可近似为圆,火星公转轨道半径为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1.5倍,则( ) A.地球的公转周期比火星的公转周期小 B.地球的运行速度比火星的运行速度小 C.火星冲日现象每年都会出现

D.地球与火星的公转周期之比为8∶27

Mm4π2

解析 已知火星公转轨道半径为地球的1.5倍,则由Gr2=mT2r得,T=2π

r3GM,

可知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故火星的公转周期比地球的大,选项A正确;又由v2Mm

Gr2=mr可得v=

GM

r,则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即运行速度)越小,故火星的运

3T火r火27

行速度比地球的小,选项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3=,因为地球

T地8r地

的公转周期为1年,所以火星的公转周期大于1年,不是每年都出现火星冲日现象,故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 AD

1.经长期观测发现,A行星运行轨道的半径近似为R0,周期为T0,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0(t0>T0)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如图11所示,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B,已知行星B与行星A同向转动,则行星B的运行轨道(可认为是圆轨道)半径近似为( )

图11

A.R=R0C.R=R0

3

t20

(t0-T0)2t30

(t0-T0)3B.R=R0

t0

t0-T0

t0 t0-T0

D.R=R0

解析 A行星运行的轨道发生最大偏离,一定是B对A的引力引起的,且B行星在此时刻对A有最大的引力,故此时A、B行星与恒星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恒星的同2π2π

一侧,设B行星的运行周期为T,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根据题意有Tt0-Tt0=2π,所

0

33t0T0R3t20R0

以T=,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T2=T2,联立解得R=R0,故A正

t0-T0(t0-T0)20

确,B、C、D错误。 答案 A

2.如图12所示,有A、B两颗卫星绕地心O做圆周运动,旋转方向相同。A卫星的周期为T1,B卫星的周期为T2,在某一时刻两卫星相距最近,则(引力常量为G) ( )

图12

A.两卫星经过时间t=T1+T2再次相距最近

22

B.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为T13∶T23 C.若已知两颗卫星相距最近时的距离,可求出地球的密度

D.若已知两颗卫星相距最近时的距离,可求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 两卫星相距最近时,两卫星应该在同一半径方向上,A多转动一圈时,第二次2π2πT1T2

追上,转动的角度相差2π,即Tt-Tt=2π,得出t=,故A错误;根据万有引力

T2-T112GMm4π2

提供向心力得r2=mT2r,A卫星的周期为T1,B卫星的周期为T2,所以两颗卫星的22

轨道半径之比为T13∶T23,故B正确;若已知两颗卫星相距最近时的距离,结合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可以求得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4π2GMm

得r2=mT2r,可求出地球的质量,但不知道地球的半径,所以不可求出地球密度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C、D错误。 答案 B

科学思维系列——物理模型建构:双星和三星模型

1.双星模型

(1)定义: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13所示。

图13

(2)特点

①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 Gm1m22Gm1m22

2=m1ω1r1,2=m2ω2r2 LL

②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1=T2,ω1=ω2 ③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 m1r2

(3)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1、r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m=r。

2

1

2.三星模型

(1)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体围绕中央星体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14甲所示)。其中一个环绕星由其余两颗星的引力Gm2Gm2提供向心力:R2+=ma。

(2R)2(2)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如图乙所示)。每颗星体Gm2

运动所需向心力都由其余两颗星体对其万有引力的合力来提供。2×L2cos 30°=ma,其中L=2Rcos 30°。

图14

【典例1】 (多选)(2018·全国卷Ⅰ,20)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A.质量之积 C.速率之和

B.质量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解析 由题意可知,合并前两中子星绕连线上某点每秒转动12圈,则两中子星的周12π

期相等,且均为T=12 s,两中子星的角速度均为ω=T,两中子星构成了双星模型,假设两中子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速率分别为v1、v2,则m1m2m1m2ω2L322

有GL2=m1ωr1、GL2=m2ωr2,又r1+r2=L=400 km,解得m1+m2=G,A错误,B正确;又由v1=ωr1、v2=ωr2,则v1+v2=ω(r1+r2)=ωL,C正确;由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