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合集】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3份试卷合集】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7395b0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2

B.氯化铝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了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C.凡是均一、透明的、没有丁达尔现象的液体都是溶液 D.过滤氢氧化铝胶体溶液,可得到氢氧化铝固体。 【答案】B

A. B.【解析】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选项A错误;氢氧化铝胶体吸附了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可用于净水,选项B正确;C.因为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酒精等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它们都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选项C错误;D.胶体可透过滤纸,过滤氢氧化铝胶体溶液无法得到氢氧化铝固体,选项D错误。答案选B。 8.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A.A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混合溶液中SO2被FeCl3氧化生成SO42?,再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正确; B、SO2与H2S在溶液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体现了SO2的氧化性,B正确;

C、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这是SO2在酸性溶液中还原KMnO4生成Mn2+,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错误;

D、SO2与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根据较强酸制较弱酸,可得结论酸性:H2SO3>H2SiO3,D正确。 答案选C。

9.下列图示中的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实验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H2S 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Na2SiO3溶液 B.B

C.C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黄色沉淀 紫色溶液褪色 产生胶状沉淀 D.D

结论 SO2 有还原性 SO2 有氧化性 SO2 有漂白性 酸性:H2SO3> H2SiO3 A. B.

C. D.

【答案】B

【解析】A.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B正确;C. 浓硫酸的稀释是放热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金属和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

点晴:本题考查吸热反应的判断。要熟悉常见的吸热反应:大部分分解反应,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的反应,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炭与水蒸气的反应等。

10.2017年5月9日,最新发现的第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终于有了中文名称

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下列预测或说法肯定不合理的是( ) A.N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NhO3是一种强酸 B.Mc的最高价阳离子为Mc5+,氧化性比较弱

C.Og是第七周期中的最后一种元素,其原子序数是所有已发现元素中最大的 D.根据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Ts的中文名称为“钿”可能更合理 【答案】A 【解析】

A. 根据原子序数可判断Nh位于第ⅢA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NhO3一定不是强酸,A错误;B. Mc位于第ⅤA族,最高价阳离子为Mc5+,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相应阳离子的氧化性比较弱,B正确;C. Og是第七周期中的最后一种元素,属于0族,其原子序数是所有已发现元素中最大的,C正确;D.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根据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Ts的中文名称为“钿”可能更合理,D正确,答案选A。

点睛:灵活应用元素周期律是解答的关键,注意“位—构—性”推断的核心是“结构”,即根据结构首先判断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预测其可能的性质;也可以根据其具有的性质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而推断出其结构。 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B.CO2的比例模型

D.H2F+的电子式:

C.NH4Cl的电子式:

【答案】D

【解析】A. 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故A错误;B. CO2的比例模型

,故B错误;

C. NH4Cl的电子式:D。

,故C错误; D. H2F+的电子式:,故D正确,故选

1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的是 A.【答案】D

【解析】A.乙烯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苯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苯乙烯所有原子可以共平面,故A不选;B.乙烯为平面结构,四氟乙烯中四个氟原子处于乙烯中H原子位置,所有碳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B不符合;C.乙炔为直线结构,乙烯基碳原子处于乙炔中H原子位置,所有碳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C不符合;D.苯为平面结构,甲苯中甲基碳原子处于苯中H原子位置,所有碳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但甲基是四面体结构,甲基上的氢原子一定不能共平面,故D符合;故选D。

13.氢氧燃料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其电池总反应是2H2 + O2=2H2O。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B.CF2═CF2 C.CH≡C﹣CH═CH2 D.

A.该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 C.电极b是电源的负极

D.工作时,OH-向电极b方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池工作时,通入氢气的a极为电池的负极,氢气在a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b极为电池的正极,氧气在b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

A项、该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

B项、电池工作时,通入氢气的a极为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氢气a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故B正确;

C项、通入氧气的b极为电池的正极,氧气在b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项、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OH-向电极a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注意根据原电池概念、燃料电池中得失电子判断电池正负极是解答关键。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铝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以下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 ) ①用18.4mol/L的浓硫酸代替稀硫酸 ②加热 ③改用铝粉

④增大稀硫酸的体积 ⑤加水⑥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 ⑦加入少量硝酸钠固体. A.②③⑥ B.全部 C.①②③⑥⑦ D.②③④⑥⑦ 【答案】A

【解析】①18.4mol/L的浓硫酸使铝钝化;②升温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③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

④不能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⑤加水稀释,稀硫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⑥锌置换少量铜,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⑦产生硝酸,硝酸与铝反应不能产生氢气,不能加快该反应速率。故选A。

15.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数为16 B.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属于金属元素 D.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 第ⅥA族 【答案】D

【解析】根据结构示意图,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8,故A错误;根据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是16,电子数是18,为S2-,S2-具有还原性易失电子,故B错误;根据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是16,是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硫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 第ⅥA族,故D正确。

16.近年来发现铊(Tl)是高温超导材料的成分之一,已知铊与铝是同族元素,关于铊的下列性质判断中,可能错误的是

A.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 C.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B.能形成+3价的化合物 D.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