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金融学》黄达版_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word完整版)《金融学》黄达版_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7ff75e54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b

2.我国商业银行分为哪些类型? 3.银行与非银行机构的划分标准?

1.银行

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

此类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专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构成现代金融制度的核心。

2.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不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而是以某种方式吸收资金,并以某种方式运用资金并从中获利。

此类机构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银行性金融机构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而且这种负债可以被存款的持有人当作货币使用。银行性金融机构可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专业银行三种类型,他们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构成现代银行制度。

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银行的区别在于不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而是以某种方式吸收资金,并以某种方式运用资金并从中获利。包括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消费信用机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他们在整个金融机构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4.如何看待银行的特殊利益以及特殊风险?

作为金融机构,银行是以某种方式吸收资金,并以某种方式运用资金的企业。它具有一般企业的共同特征,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追求最大化利润。同时,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它和一般企业相比,又有其特殊的利益和特殊的风险。

银行的特殊利益。银行的特殊利益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从行业特点得到的好处,即不需要投入很多的自有资本即可进行经营活动,并可获取可观的收益;二是从国家的干预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密切关系中得到的好处。

银行的特殊风险。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是一种以接待为核心的信用关系,之中关系不象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那样表现为等价交换,而是表现为以信用为基础,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即银行以存款方式向公众负债、以贷款方式为企业融通资金,银行经营活动的这种特殊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了特殊的风险:1)信用风险,即借款人不能或不愿按期偿还贷款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2)来自资产与负债失衡的风险;3)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4)竞争的风险。 5.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有哪些?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1.商业银行的由来?

1.概念:吸收存款、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银行,即商业银行或存款银行。 2.与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区别? 3.负债业务、资产业务的构成? 1.含义和构成 负债业务,是银行吸收资金的业务,即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存款负债、其他负债、银行自有资本。 2.存款负债

活期存款:又叫支票账户。

定期存款:大额可转让存单、定活两便存款账户。

储蓄存款:活期或定期存款,个人退休金存款账户、住房储蓄账户、教育储蓄账户、货币市

场存款单等形式。 3.其他负债

银行的各种借入款 发行金融债券 同业拆借 向中央银行再贷款与再贴现 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借款 4.银行自有资本

股本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借款 二、资产业务 1.含义与种类

资产业务,是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主要包括: 现金资产、信贷资产、投资。 2.现金资产

库存现金:非生利资产,应付客户提款和自身需求。 准备金:①在央行开设专户,用以进行转账结算:

②按法律规定存款额的一定比例在该账户保存相应的余额;③超过法定部分的存款。 第一准备:库存现金、央行及同业存款、在途款 第二准备:短期贴现、同业拆借、投资变现。

存放同业:在其他银行开立的活期账户,以便于同行之间的收付业务。

托收未达:银行向外地收取的支票款项,外地银行付款的支票当天不能入账。 4.中间业务的特点?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①是存贷款业务的延伸; ②不需要资本金; ③以服务为特点;

④需要借助于现代化手段。 5.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演变过程。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

1.经营对象是货币及信贷资金,由此决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涉及面特别广。 2.银行经营管理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3.银行管理与工商企业的要求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人才的业务素质要求更严格。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6.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其演变? 1.资产管理理论

第一阶段: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强调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管理)。

第二阶段:可转换理论。除了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方式外,还可持有随时可以在市场上转换成现金的短期有价证券。

第三阶段:预期收入理论。银行回收贷款的资金来源可依赖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强调依据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安排贷款的发放。 2.负债管理理论

将流动性管理的重点由资产方面转向负债方面。 银行负债管理,能以吸收存款等被动型负债方式增加资金来源,而且可以用借款和发行有价证券等主动型负债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的均衡,只有同时对

资产和负债进行协调管理,才能达到银行经营的总目标。 第十章 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产生的基础?其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中央银行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商品信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8世纪初,信用制度和银行体系虽然已成为当时商品经济运行体系的重要支撑。 但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和积累,银行体系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5.什么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其各自包括什么内容?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 1.流通中货币(货币发行)

含义:①货币从中央银行发行库,通过各家银行业务库流向社会;②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入的数量。

发行货币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具有自有资本的性质。 2.各项存款。包括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见教材184表10-3) 3.其他负债。包括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或中央银行发行债券。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 1.贴现和放款

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融通,对政府的放款以及在国外金融机构的资产。 2.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

持有政府证券并从事公开市场业务,通过证券买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 3.外汇和黄金储备(即教材中“国外资产”的主要构成)

黄金和外汇储备是稳定币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间支付的重要储备。 4.其他资产

主要包括待收款项和固定资产。

6.怎样理解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相对独立性问题?

a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程度。 b一方面,中央银行与政府必须相互信任,密切合作;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也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受政府约束。

c如何确立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是各国中央银行必须面对的独立性问题。

d所谓相对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执行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

1.什么是信用货币?(看书)

2.什么是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货币?

原始存款: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所形成的存款。此种存款的增加不会导致货币量的增加。 派生存款:由于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所形成的存款,又叫衍生存款。 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的,通过开出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3.商业银行的存款是如何扩张的?

4.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受那些因素的限制?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制约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法定准备率越高,银行扩张存款的能力越小,反之,则越大。 2.提现率(现金漏损率)

银行客户总会提取现金,导致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提现率高会相应减弱存款派生的能力。 3.超额准备率

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考虑,总会超过法定准备金持有超额准备,超额准备率越高,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就越低。

6.什么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4.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现金,即教材中的B=R+C) 又称高能货币,是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其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 (2)国外净资产数额 (3)对政府债权净额 (4)其他项目(净额)

5.货币乘数(货币供给=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即Ms=m×B) 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 (1)法定准备金率 (2)超额准备金率 (3)现金比率

(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

7.简述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1.现金通过存款户的提现进入流通 通过存款户的提现进入流通;

若银行的现金不足,则动用银行的存款;

因此,流通中的现金最终来自于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 2.现金增发与现金回笼

现金增发:商业银行向央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 现金回笼:商业银行向央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 3.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联动

商业银行扩充存款准备将导致央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央行扩大资产业务的结果,必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和现金发行的扩张。 (见教材206页最后一段) 第十五章

1.什么是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