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3单元 10 哈姆莱特(节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3单元 10 哈姆莱特(节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8073c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02

报仇的方式值得商榷。

(示例二)他与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与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斗争,这是萌芽状态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局限性(只想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改造社会的巨大任务),以及他本人在个性上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的弱点,也是导致他悲剧的重要原因。

(示例三)哈姆莱特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则暴露出恶的本性。他对于自己挚爱的奥菲利娅绝情的伤害和误刺其父亲波洛涅斯后的冷漠表现,以及为了给自己复仇扫清道路,把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送上死路。对于哈姆莱特对人性的追求以及自我求证,还有他期待的树立一个堂堂正正的未来国王形象,不免显示出他的恶劣、自私和狭隘。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巧用比喻修辞

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剧本具有像诗一样的语言,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机智和幽默。

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效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

明喻如“我的幻想也就像铁匠的砧石那样漆黑一团了”,暗喻如“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借喻如“一响空枪”等,这些语言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又如奥菲利娅在谈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时,就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她说:“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协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这段语言就极富抒情性。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作用:(1)比喻可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生动形象、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地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2.写法指导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3.迁移运用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机遇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机遇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机遇是山石,孕育着宝藏,只要你肯锤炼。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在戏班的演出中,哈姆莱特加入了类似叔父害死父王的情节,并进行周密的安排,对演员的耳提面命,对霍拉旭的嘱咐,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他的镇定,他的细心。而这些行为完全出自执着的复仇计划。就在哈姆莱特证明了仇人的身份后,却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错失了报仇的良机,以致使他在随后的复仇行动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应用角度】 “命运”“方法”“性格”等。 2.精彩应用

古希腊戏剧将悲剧分为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在我看来,大多数的人物悲剧都并非命运所决定,而是个人性格的弱点。项羽兵败乌江自刎,仰天长叹“此天之亡我”,无非是自欺欺人,哈姆莱特复仇失败,付出生命的代价才与敌人同归于尽,也并非命运女神从中作梗,其性格的优柔寡断、孤身鲁莽才是罪魁祸首。性格上的缺陷和不足才是阻碍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自身性格,充实自我,要远比祈祷命运女神的青睐重要得多。

[佳作·领悟]

导读: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本该是天生一对,两人一样的纯洁,对爱情充满渴望,但一场变故让哈姆莱特不得不走出温室,日渐忧郁,故作疯癫,对奥菲利娅的爱若即若离,矛盾不已。最终,两个同样纯洁的人共同走向灭亡,不得不说,将纯洁的事物毁灭给人看,在这一点上,两个人殊为典型。

这一种忧郁 这一种纯洁:《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的忧郁与奥菲利娅的纯洁,本身就是牵人心肠的美。哈姆莱特的毁灭,缘于他的性格对于自身使命的不宜。从本质上说,哈姆莱特是一个诗人。然而生而为人,这就决定了哈姆莱特宿命般的忧郁——人间何处没有心机、险诈?人心又怎能完

全不存私情、恶欲?人世又如何会没有不平?处于自我与环境的双重煎熬之中,而又向往诗美,悲悯人欲,忧郁,已经是最柔韧的坚强了。

所以哈姆莱特的忧郁之高贵(其美正在于此),不在于身份,而在于情怀,就正如奥菲利娅的美丽之牵动人心处,不在于皮肤的润泽、眼波的流转,而在于真诚的天真、纯洁的爱心。奥菲利娅与其说是一个为美而倾心的人,不如说是与美息息相通、存在天然默契的精灵,奥菲利娅死亡的环境,那树与水静静接纳天光的清柔氛围,就是这一点的生动凸现。在给树戴花冠的一刻,作为美的象征,花冠已经不是奥菲利娅的美的衬托,而是受奥菲利娅内心美的感化,促成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产物。

正是与美的俨如一体和对美的真诚追寻,奥菲利娅对于哈姆莱特的示爱,报以了既属于现实、也属于憧憬的热烈,以致现实中爱情前途呈幻灭之势时,生长于温室中、不可避免其娇弱的少女,走上了疯迷的道路。她表现出另一种不为世俗的聪明人所能理解的坚强,正是因为不让自己麻木,便终于无法逃避内心的煎熬,柔弱的奥菲利娅才走向了她的毁灭。奥菲利娅是如此纯情、真诚,以致疯而不狂;她的疯里,牢牢烙进了执着的“痴”。

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都是单纯的,所不同的是,哈姆莱特的单纯被迫走出了温室。对于哈姆莱特来说,他美好的人文理想必须直面黑暗的生活现实。然而也正因所持人文理想太过美好,哈姆莱特虽发誓要重整乾坤,却因对象不可

避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忧疑重重。在“忍气吞声”与“挺身反抗”之间,对于那些自以为正义在握而把鲜血的正邪性质分解得总是无比明晰的人,做出选择毫不困难,可是对于哈姆莱特,生命的尊严不容任何主观的臆测,所以对于鬼魂的告白,哈姆莱特还要通过戏剧的试探以定真伪。尽管早在这之前,他对叔父与母亲的婚姻,就极不同意,对克劳狄斯的评价,也绝不在好。这里,哈姆莱特表现出了极大的审慎。然而,审慎的另一面有时候恰是自信的对立面,极度的谨小慎微,也表现了哈姆莱特承载使命的虚弱,这直接影响了他对奥菲利娅的爱情。

每一个人的品质与想法不是天生就完全具备的,哈姆莱特的人文理想也是如此。他借装疯使自己对奥菲利娅若有情若无情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时,这本身其实即是哈姆莱特忧郁的一种表现。

正是太过于强调爱情的诗美,可怜的奥菲利娅,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一种见面时借装疯以逃避她的真诚、炽热,而不见面时又对她念念不忘的爱情。生而为人而又抱持美好理想的少年男女,在很难说是自为还是非自为的苦难中挣扎、沉浮,结果是什么,此时已经失去关注的意义,应受关注的,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性美。所谓悲剧的美学意义,也就在此。但唯其如此,这种美才让人心碎,才更促人深思,也才使情感更为纯净。

亮点

1.学立意

本文作者主要从人的本质、社会的本性方面来评价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指出其

性格的不同,并指出正是太过于强调理想的诗美,终使二人走上绝路。

2.学技巧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奥菲利娅和哈姆莱特的性格进行对比,指出二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分析他们这样的性格对爱情具有怎样的影响。

3.学语言

这篇文章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意味,读来耐人寻味。比如“每一个人的品质与想法不是天生就完全具备的”,应该说,这种富有张力的语言在文中比比皆是。

[训练——落实提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哀恸(tònɡ) .貂皮(diāo) .B.吮舐(shǔn) .砧板(zhēn) .

C.怪诞(dàn) .忏悔(qiān) .D.虔敬(qián) .

匍匐(fú) .

傀儡(kuí) .薄情(bó) .衾枕(qín) .觊觎(jì) .延宕(dànɡ) .憎恶(zēnɡ) .暴虐(nüè) .

嫁奁(lián) .

D [A项,“傀”应读“kuǐ”;B项,“衾”读“qīn”;C项,“忏”应读“chàn”。]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蜥蜴 憎恶 吮舐 生财有道 B.恭维 愚妄 树稍 虎头蛇尾 C.害臊 垝垣 篡夺 背道而驰 D.混账 觊觎 缔结 变幻无端 B [B项,稍—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两项是( )

A.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大家尽管发言,权作抛砖引...玉。 .

B.哈姆莱特和杀父仇敌克劳狄斯展开不屈的斗争,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