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a636a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a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一、高考考点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

三、重点、难点剖析

1、主观能动性与制约它的主、客观因素的关系 (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利用规律,才能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因此,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割裂二者的关系,夸大或否认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认为二者相互制约的观点,也是不对的。 (2)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因素的辩证关系

主观因素不仅包括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等方面,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进一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正确的主观因素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和学甩少多步积累形成。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①含义不同。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②反映事物的形式不同。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等具体形式直接反映事物。理性认识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的形式间接反映事物。③在认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联系:①两者相互依存。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如果离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不对这些感性素材进行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就实现不了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在人的认识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总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包含着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要用概念等理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达;理性认识包含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以感性材料为基础。③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3、意识、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谬误、科学理论、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目的之间的关系

(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达潜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概念对应。二者都有正确、错误之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之分。

(2)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质的阶段,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3)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别用。真理既有可能是理性认识,也有可

能是感性认识、科学理论属于理性认识。

(4)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基础是实践。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把握“认识”的几个知识点 (1)认识的来源:实践。

(2)认识的获得途径: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

(3)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认识的根本目的:指导实践。 (5)认识的基础:实践。 (6)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

(7)认识的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8)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递进到高一级的程度。 5、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①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②现象是个别的、表面的、片面的、多变的东西,本质是同类事物中一般的、内在的东西,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现象的根据才是本质,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积了事物的本质。 (2)联系:①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②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现象。 ③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有助于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6、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1)创新的哲学依据

①从唯物论的角度,是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②从辩证法的角度,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要坚持创新,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③从认识论角度,整个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2)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①培养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与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这种经济时代必然要求我们具有创造能力,创新精神是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强大动力。

②培养创新精神是民族振兴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③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④培养创新精神也是个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3)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①要善于发现问题。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正确地现和提出问题,是正确地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我们要培养探索问题的兴趣。

②敢于超越。前人的认识未必都是正确的,后来人要敢于创新、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不要墨守成规。 ③务必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想象不是凭空想象,创造性思维不是脱离科学的轨迹。只有深入学习和研究前人已有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才能通过自己的智慧,作出合理的想象,形成创造性的结果。

④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机遇偏爱富于想象和有创造性思维的头脑,偏爱有长期准备的头脑。 ⑤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要能够说明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7、对“创新”认识的几个误区 (1)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点、旧思想进行否定。但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2)凡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每一次物种的进化,都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其中并没有人类的创新活动。在人类产生以后,人们可以通过创新创造新事物,但并不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新出现的事物中包含了不符合客观规律、没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东西。

(3)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这就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去解决。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就必须创新,但创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四、重要原理阐释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1)概念: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②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原理: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方法论意义: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错误倾向:我们既要反对否定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5)运用举例:“神舟”五号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体现了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的原理

(1)概念:①认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真理: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2)原理: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3)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的空间或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

(4)错误倾向:一要反对只满足现有水平而不求甚解;二要反对只认识局部而忽视整体;三要反对认识上的静止观点而不向前推移。

(5)运用举例:①正确认识人类基因组计划、纳米技术等现代科技的意义。②正确分析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3、认识辩证发展过程的原理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扩展;从变化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图示)

这一观点要求我们不能把认识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浅尝辄止,而是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把认识向前推移。反对满足现状不求甚解、静止的观点。 4、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综合离不开分析,综合以分析为基础。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分析以综合为指导。所以,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2)方法论要求: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册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课前预习 ★预习指南 1.学习目标: 知 识 点 识记 理解 运用 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 √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 2.学法建议: 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是本框的重点。

首先可以运用三段论式的逻辑推理来加深理解。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集体主义价值观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它是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可以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予以说明和掌握。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然产生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意识,这就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第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集体主义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此外,还可以运用矛盾观点来分析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即二者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 3.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集体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等。

(1)其中哪些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提倡和奉行的价值观? (2)漫画中的人信奉的是什么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否正确? [提示]

(1)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提倡和奉行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