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喜荣在第十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田喜荣在第十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c9718c680203d8ce2f2431

抓好转型跨越 提高民生质量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宜居城市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长治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8月22日) 田喜荣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长治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中国共产党长治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长治步入“十二五”新征程的历史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的总体部署,团结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全市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弘扬太行精神,抓好转型跨越,提高民生质量,重振上党雄风,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宜居城市而努力奋斗!

一、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长治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的建设显著加强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进取、致力求真务实,胜利完成了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力推动转型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牢牢抓住科学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全力推动转型发展。着力加快工业新型化进程,煤基合成油、LED光电子、太阳能光伏、微车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煤炭资源整合成效显现,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素质稳步提升,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成37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95个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新农村建设连续三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20.2亿元,财政总收入19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7.9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3倍、2.8倍和3.3倍,综合经济实力由全省第四位前移到了第二位。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日益彰显。坚持以改革推动全局,以开放促进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长钢与首钢实现成功重组,钢铁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振东制药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创新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四化”建设领导组和“八个推进办公室”,确保了重点工作的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引进15家德资企业,建成了德式工业园区,去年正式加入环渤海经济圈,面向国内的合作交流更加广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加港洽会、中博会、能博会等大型招商活动,签约重点项目254个,吸纳外来资金640多亿元,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等世界五百强和国内知名企业纷纷来我市投资发展,开放的长治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

——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战略重点,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主城区、大县城的集聚带动功能明显增强。加快“1+6”上党城镇群建设步伐,建成全省最长的环城高速路,开工建设了周边6个县(市)和长安高速通往主城区的7条快速连接线,城市发展的框架逐步拉开。同步推进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建设了体育中心、新闻中心、东客站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新区起步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城中村、城边村改造步伐加快,主城区综合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启动了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卫生城市,8个县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坚持不懈狠抓造林绿化,

1

荣获 “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省造林绿化突出贡献奖”。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连续7年全省最优。长治人民为能生活在一个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的城市而感到无比自豪。

——扎实推进依法治市,政治局面团结和谐。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持政府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社会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我市被表彰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和对台工作,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市政府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群团工作亮点纷呈,工会组织依法科学维权、青年创业就业、妇女教育培训等工作取得新突破。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迈上新台阶,我市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坚持惠民、利民导向,持续改善民生,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60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7.6%和66.8%。以落实农村“五个全覆盖”和实施“五大惠民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义务教育免学费政策扩大到公办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达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民医保”;建设保障性住房25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我市连续六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长治好人层出不穷,我市再次荣获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称号。扎实推进本质安全型城市创建试点工作,安全生产形势在全省率先进入稳定好转阶段。开通市委书记、市长和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公开电话,民意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拓宽。深入开展“平安长治”创建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市连续两次被中央综治委、中组部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上党“好娃娃”工程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在全国介绍了经验。信访、统计、体育、气象、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新闻出版、食品药监、红十字、慈善救助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执政能力有效提升。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在全省率先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换届工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我市“网格化”管理模式被评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在全省率先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率先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创造性开展了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和推广。惩防体系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煤焦领域和工程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纠风治乱成效显著,市纪委监察局被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我市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政风行风评议先进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连续五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是省委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率先垂范、努力工作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九届市委,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向来我市投资创

2

业的中外企业家们,向与我们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向驻市部队、武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长治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法宝。解放思想是破解一切发展难题的制胜“法宝”。只要我们按照有利于长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治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有利于长治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根本标准,大胆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就一定能够不断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二是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必须坚持的第一要务。只要我们坚持发展为先,不争论,不折腾,大干快上,奋力争先,就一定能够在百舸争流、竞相赶超的时代大潮中激流勇进、再创辉煌。

三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动力。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改革开放是突破口。只要我们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义无反顾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就能够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的崭新道路。

四是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惠民生、顺民意,才能聚民力。只要我们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真心拥护,为加快发展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五是必须坚持把真抓实干作为第一要求。真抓实干是事业发展进步的前提和保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要我们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精神干事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引领长治在全省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问题和工作上的差距。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集聚度还不够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快;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对外开放度不够,外资利用率不高,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生活总体水平不高,政府公共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要,民生幸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能力水平不完全适应转型跨越发展形势要求,党员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同志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发展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结合长治实际,把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战略本土化、项目化、数量化、责任化,并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实现路径上对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创新,奠定了今后乘胜前进、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的坚实基础,我们对在新起点上实现长治新的更大发展充满信心!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长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继续昂首前行指明了方向。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吹响了我省在新的起点上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进军号。处在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科学谋划长治的转型跨越发展。

放眼全球,转型跨越空间广阔。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特别是世界范围产业转移加快,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深入推进,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纵观国内,转型跨越大有可为。我国仍然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3

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推进将产生旺盛需求和巨大发展潜力;中央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把我省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我市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审视全省,转型跨越时不我待。去年以来,三晋大地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热潮,先进地区快马加鞭,我们的差距有逐步拉大之势,后进地区奋起直追,赶超的势头异常迅猛,我们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激烈竞争局面。立足市情,转型跨越蓄势待发。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物质基础,特别是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思路逐步清晰,全市人民盼发展、求发展愿望更加强烈,各级干部谋事业、干事业热情日益高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要我们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克服困难中争取主动,就一定能够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谱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未来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旋律,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为载体,牢牢抓住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奋力拼搏,抓好转型跨越,提高民生质量,重振上党雄风,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宜居城市而努力奋斗。

建设全国一流宜居城市,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发展经济、做大总量、提高收入、增加财富;就是要充分发挥长治东山西水、南秀北美,清凉之都、高山盆景的自然优势,进一步彰显天蓝地绿人和气的独特魅力;就是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太行精神、纪兰精神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绽放异彩;就是要尽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生动演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景象;就是要广开言路、尊重民意、吸纳民智,使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就是要加大力度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让长治成为“本地百姓舒适满意、引以为豪,外地客人流连忘返、不愿离开”的创业天堂、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均达两位数,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素质显著提高,稳居全省前列。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外来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与国内外友好城市及中原经济协作区、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巩固。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社会和谐创造新局面。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进一步实现。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升。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更加安全稳定和谐。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主城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以上。上党城镇群人口达到170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载体功能不断增强。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特色品位更加鲜明。

——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水土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污染减排目标确保实现,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人居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城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