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一中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理综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云南省昆明一中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理综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e308c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3

昆明第一中学2018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

理科综合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 14 0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第I卷 (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所述物质一定不属于细胞膜组成成分的是

A.含有C、H、O、N和P五种元素的脂质 B.能与胰岛索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C.转运氨基酸至一种无膜细胞器的物质 D.能提高细胞与细胞之间黏着性的物质 2.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肾小管 腔中重吸收葡萄糖,但这种耗能过程并不直接伴随 ATP的水解,而是与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同时进 行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l在转运葡萄糖和Na+时不会同时伴随ATP的水解 B.a过程和c过程的运输方式相同

C.细胞中O2浓度不足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没有影响 D.该细胞的细胞膜上一定有ATP水解酶 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索能够调控细胞基因组的表达 B.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对植物不利 C.生长素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D.未成熟种子合成的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果实发育

4.人体呼吸道黏膜受到分泌物(如痰液)或异物的刺激后,兴奋传到位于延髓的咳嗽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或舒张,产生保护性咳嗽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肌细胞膜表面有多种信号分子的受体 B.直接刺激延髓的咳嗽中枢可引起咳嗽反射

C.痰液刺激可导致分布于呼吸道黏膜中的神经末梢显著活跃 D.神经递质作用于呼吸肌细胞膜可引起膜电位的变化 5.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病菌或病毒感染的细胞内RNA都是转录来的 B.在翻译的过程中只需要mRNA -种核酸参与

C.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时只需要DNA聚合酶

D.双链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

6. 1916年布里吉斯(Bridges)通过大量观察发现,白眼雌果蝇(XwXw)和红眼雄果蝇(XWY)杂交的F1中,2000一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甲),同样2000~ 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乙)。经研究发现,甲、乙果蝇的变异是由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状的关系如表:

(注:“O”代表不合性染色体)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果蝇的产生一定是母本减数分裂异常引起B.乙果蝇的产生一定是父本减数分裂异常引起

C.甲果蝇的细胞中可以找到Y染色体D.乙果蝇的细胞中一定找不到Y染色体

7.《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句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王安石诗句“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雷雨天实现了大气中氮的固定 B.于谦诗句“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乌金”指的是石油

C.赵孟頫诗句“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灿烂的烟花与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

D.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存在游离态,可用物理方法 获得

8.2017年8月3日,中国科学家在(Nature》杂志发表论文,合成了一种代号为ICM-101的

高能量密度材料。合成该高能物质的主要原料为草酰二肼,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草酰二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由草酸(HOOC-COOH)和肼(H2N-NH2)发生酯化反应制备 B.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C.与联二脲(H2NCONHNHCONH2)互为同分异构体

D.分子中最多有12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已知NH3分子构型为三角锥) 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 实验操作 在盛番茄汤的玻璃杯中加入适量植物油,充分搅拌、静置 B 向Na2SiO3溶液中加入1~2滴酚酞溶液,再逐渐滴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 C 向盛有10mL水的锥形瓶中,小心滴入SOCl2液体 剧烈反应,液面有白雾形成,并有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 10.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探究石蜡油(液态烷烃混合物)的分解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析出白色沉淀,溶液红色褪去 氯化钡溶液显酸性 SOCl2与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凝胶产生 制得了硅酸胶体 实验现象 上层液体颜色比下层液体深 实验结论 番茄色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植物油中的大

A.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不含烷烃

B. 试管乙、丙中溶液均褪色,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C.碎瓷片有催化和积蓄热量的作用

D.结束反应时,为防止倒吸,先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