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题文字表达归纳(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中化学实验题文字表达归纳(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f70ea5bd64783e09122be4

2014化学考前资料2

高中化学实验题文字表达归纳

1. 测定溶液pH的操作:取一小段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沾取少量待测液到pH试纸上,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 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3.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4. 焰色反应的操作:先将铂丝沾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沾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5.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如往含SO42的溶液中

加BaCl2溶液,如何证明SO42沉淀完全?将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

再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已经完全)。 6. 化学实验中,过滤后如何洗涤沉淀? 怎样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以BaCl2沉淀Na2SO4为例)

洗涤: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待水滤出后,再加水洗涤,重复操作2-3次。

检验洗涤是否干净: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说明已洗涤干净。

7.渗析操作: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

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8.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9. 在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要点是什么?如何判断滴定终点?(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酚酞作指示剂)

左手控制活塞(玻璃珠),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

入最后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10.装置气密性检查:

(1)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加热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有分液漏斗的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往分液漏斗中加水,加一定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启普发生器型装置。关闭导气管出口,往球形漏斗(长颈漏斗)中加水,加适量水后,若球形漏斗(长颈漏斗)和容器中形成液面差,而且液面差不会变化,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1.容量瓶检漏操作: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

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2.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1)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2)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

(3)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4)氨气验满: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集气瓶口,若产生白烟说明气体已满。 (5)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13.浓H2SO4稀释操作: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乙醇硝酸乙酸)中,并不断搅拌。

14.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5. 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什么?

答: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16. 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原理是什么?

答: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

止了倒吸。

17. 现在一个分液漏斗中,有水和苯的混合物,静置后,液体明显分为二层。请在滴管、试管、水、苯中选择器材和药品,用实验说明哪一层是水,哪一层是苯。

答: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放入试管中少量,然后用滴管加入少量水(或苯),若试管内液体分层,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为苯(或水),若试管内液体不分层,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为水(或苯)。

18.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通入SO2后溶液褪色,试通过实验证明。 答: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还能变红,说明是SO2酸性所致,若溶液不再变红,说明是SO2的漂白性所致。 19、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方法(如溴乙烷中的溴原子)

1、取一支试管,滴入少量卤代烃,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用滴管取少量水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溶液,然后加入2滴~3滴2%的AgNO3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2、若为白色沉淀,卤原子为氯;若浅黄色沉淀,卤原子为溴;若黄色沉淀,卤原子为碘

20、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如Cl和Br)

实验:(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2)将少量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上层水层变为无色,下层溴的四氯化碳层(橙红)碘的四氯化碳层(紫红)

21、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1.如何比较钠、镁金属性的强弱

实验:向两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分别投入金属钠和金属镁。观察反应现象和溶液颜色变化。

现象与解释: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滴入酚酞试液的溶液呈红色;镁与冷水无明显变化,说明镁的金属性比钠弱。 2.如何比较镁、铝金属性的强弱

实验1:取一小片铝和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mL1mol/L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镁快。说明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实验2:分别向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白色沉淀不溶解;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白色沉淀溶解。说明Al(OH)3的碱性比Mg(OH)2弱,即铝的金属性比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