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90a3e359b6648d7c0c7462e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期中复习题

姓名 学号

一、请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拼音或汉字。

腐烂(fǔ fú) 经营(yíng yín) 逃难(nàn nán) ... 稍微(sāo shāo) 愚不可(及 极) 风景旧曾(暗 谙) .二、请把正确的字、词填写在括号里。

wān yán luò tuo kǎi xuán zhēn chá xiá ( ) ( ) ( ) ( ) 无 ( ) huí jiē zhàn 松( ) 连( )不断

chí 奔( ) mián ( )被 烧 ( ) ( ) 开 精 ( ) 三、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玩赏 秦山 额角 抑卧 B、梦寐以求 以防万一 异想天开 杂草丛生 C、敏锐 扫帚 提坝 篮盔

2.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

饱:①满足了食量 ②足足地,充分 ③满足 ④饱满 饱览( ) 一饱眼福( ) 吃饱( ) ...四、按要求填空。

五、请照样子写词语。

1.沙滩 铃铛 ( )( )(组成词语的两个字部首相同) 2.胜负 起伏 ( )( )(组成词语的两个字字义相反) 3.四面楚歌 (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4.水平如镜 ( )( )(含有打比方的成语) 5.不闻不问 不____ 不____ 不____ 不____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春天来了,小草长出来了。

改成拟人句:

2.夜空中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缩句: 3.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

边繁花。 改反问句: 5.《儿童文学》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改病句: 七、研讨积累卡。

望 洞 庭

《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后两句诗人以奇特的想象,采用______ 手法,描绘洞庭的山水。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__________ ”将洞庭湖中 。 八、按课文内容或“日程月累”填空。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________,山间_________,江上________,让你感到________,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写得很生动,请你从中选择一句写下来。

4.难道你这样做是正确的吗? 换一种说法:

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____________”。后两句的意思:

3、学习《黄河是怎么变化的》一文后,你能写出一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吗?

试试看。

4、《自然之道》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 5、春江潮水连海平, 。

九、阅读感悟,回答问题。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草蜢,不停地蹦跳着、蹦跳着。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啪──鸭子蹒跚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随后,我们也跟在鸭子、羊儿后面开步走。不知是谁想了个好办法,把竹篮挂在小山羊的角上,山羊走哇走的,竹篮晃啊晃的,我们看了真欢喜。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蛳、赤膊田鸡最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宽广,草儿真嫩……

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嫩青草,放进竹篮里。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要咧开嘴巴笑。

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咕地叫了。别愁,我们有我们的办法。皮皮摘来了嫩豆荚,小梅从自己家的竹园里掰了几只竹笋。青青的家最近,他拿来了铁锅和米。嗨,我们自己做饭吃!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住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米饭还没烧好,我们已被锅里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

吃饱了,我们也乏了,于是便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连线。

长长的 肚子 娴静地 迈步 漂亮的 泥土 蹒跚地 微笑 油光光的 图案 鲜嫩的 身影 圆滚滚的 田埂 小小的 青草

2.“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这句话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3.在文中找出两个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写下来。

4.在麦子熟了、豆荚长大的时候,“我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可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个字的词语,并填在括号里。 ①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 ②一下子明白过来。 ( ) ③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 ) 2.写近义词。 品味( )

3.造句。不仅??还??

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 5.用“ ”划出怎样“煮书”的句子,用“~~”划出写“煮书”好处的句子。

6.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4.“我”认为“煮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