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重武器之火炮篇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抗战重武器之火炮篇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91fdca55022aaea988f0f2d

装有伪装网的博福斯山炮

同时火炮在战争中损耗巨大,由于该炮全系进口,国内除了炮弹外其他部件都不能生产,所以火炮就越打越少,到抗战中期后就基本消耗殆尽。

保存到现在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

2.克虏伯1903型 L/29 75毫米野炮

德国军火商克虏伯公司,由于有锻造良好钢材的基础。成为十九世纪下半期至二十世纪的世界著名军火厂。管退式野战式火炮由法国人在1897年开发,但法国为了保密并没有出口这种新式火炮,德国于1902年也完成了该项技术的开发,克虏伯于1900年代所生产的一系列75毫米野战炮,广为各国采用,甚至还成为日本以及中国军队火炮的核心之一。包栝M1903 75毫米29倍径野战炮,M1905 75毫米30倍径野战炮,M1908 75毫米30倍径野战炮等等。克虏伯厂所生产的炮种,一贯享有质地良好,精度高的声名。因此这一系列的火炮,甚至在二次大战时期,尚为许多国家持续使用中,包括中国以及日本军队均是。

这种1903款野战炮属于德国军火商克虏伯公司的库存产品。是一种基本型号,稍加改动即可符合用户的要求。除了按客户要求设计之外,每位军火商都有一定数量的不同口径的火炮库存,可以迅速满足顾客需要。它的射程在8公里左右,重量950公斤,使用6匹马拖曳运动。尽管当时这种炮已经过时了,但仍在大量使用。该炮使用的是液体弹簧式后座系统和普通的克虏伯水平滑动炮门。

中国军队使用克虏伯75毫米野炮的历史很是悠久,从清朝末年编练北洋新军时就大量

进口该型的火炮装备给新军部队,当时一个师的部队有一个炮兵团,有36门75毫米野炮,还有18门75毫米山炮,也就是说一个师有54门身管支援火炮,这在以后的整个民国的历史上,都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超过它。也就是说在整个民国期间中国军队的装备是越来越差的。

以后民国军阀混战中各派军阀从国外进口的此种火炮不在少数,其中炮兵第六旅是原东北军的炮兵部队,张作霖主政东北时就曾进口过大批的克虏伯火炮,估计该旅的克式野炮就是那时进口的。

国军中所使用的克虏伯75野战炮家族,除了德国原厂制造之火炮,尚有日本依照德造火炮为蓝本所仿制的三八式75野战炮,三八改,以及三八式75骑炮。国内之奉天兵工厂,

汉阳兵工厂等再仿制日本三八式而制造的辽造一三式,汉造克式29倍径75野战炮等数种克虏伯之野炮系统,性能大同小异,惟以德国原厂之品质最佳。

辽造一三式75毫米野炮

如国军中央直属精锐之74军,由于军炮兵规模为团,故师内建制之炮兵仅为连。该军51师(师长王耀武将军)师属炮兵连既是装备克虏伯75毫米野炮,当时连有炮3门,炮兵连长由军校10期的王建基担任。根据当时参战官兵回忆:这克虏伯75毫米野炮炮龄虽老,但其射击精度欲十分良好,具有极高的命中率。

3辽十四年式 L/30 77毫米野炮

1925年,东三省兵工厂仿奥地利百禄18年式30倍77毫米野炮试成14年式30倍77毫米野炮,母型炮是奥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武器。该厂聘请奥地利 技师哈德曼负责设计和指导生产,一切性能均优于该厂1924年生产的辽13年式75毫米野炮。

辽十四式77毫米野炮

77毫米野炮初速528.5米/秒,最大射程11000米。 该炮大架中部挖空,供炮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