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古书的注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92935a7284ac850ad0242f1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的起因。

先秦古书到了汉代,由于语言的发展和口授、传抄的错误,一般人很难读懂。文化上的需要,产生了专门为先秦古书作注解的专家,来解决普通人阅读上的问题。到了唐代,清代,不但先秦著作,连汉代的注解都不那么容易理解了,又出现了新的注解。这些注解,为我们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我们要了解各个时代的注解方法、体例、术语等等,才能使它真正成为帮助我们读懂古书的工具。

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 1、古注的源流

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秦:先秦著作中多有注释杂夹文中。 如:

(1)《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2)《周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4)《左传》:“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5)《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先秦尚未成为一门学科,人们只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也无注释专书。 2、古注的发展概述

(1)古注的萌芽——先秦 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2)古注的兴盛-------汉代。

注解的工作开始于汉代,注经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使先秦的儒家著作得到推广,就必须让人看懂,出现了有名的注解家:毛亨、孔安国(尚书)、马融(论语等)、郑玄、高诱(战国策注)、王逸(楚辞章句)等。 传:阐明经义。也就是注解原文。

笺:补充、订正传的解释。一方面对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传的意见提出来。

注:解释,注解原文词句。(魏、晋的注)

特点: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本期古注的重要学者

毛 亨 《毛诗故训传》 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

马 融 注 《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周礼》、《仪礼《礼记》等 郑 玄 《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 何 休 《春秋公羊解诂》

高 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 《楚辞章句》

(3)注解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距汉代已六七百年。出现了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的形式——疏(正义)。其内容包括:直解正文。 疏证和发挥前人的注解。 考证名物。

唐代的注解家除了给先秦经书作注疏,也为汉以后的其他古书作注解。内容包括:

㈠以人名地名的考证和史实的考核为主。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南朝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㈡以词语的出处和典故的来源的考证为主。李善的《文选注》

疏: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疏,也叫正义。

古注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特点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②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王 弼 《老子注》 郭 象 《庄子注》

韦 昭 《春秋外传国语注》

孔颖达 《五经正义》(《易》《书》《诗》《礼》左》) 贾公彦 《周礼疏》、《仪礼疏》 徐 彦 《春秋公羊传疏》 杨士勋 《春秋谷梁传疏》

邢 昺 《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孙 奭 《孟子疏》 陆德明 《经典释文》

杨 倞 《荀子注》 尹知章 《管子注》 张守节 《史记正义》

司马贞 《史记索隐》 (《史记》三家注) 裴 骃 《史记集解》 颜师古 《汉书集注》 李 善 《文选注》

(4)古注的中落——宋、元、明 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朱 熹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5)注释的复兴——清(近代)

进行了大量的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 特点:

㈠当时的注解,非常严格和细致。

弊病: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历,造成考证过于琐细。

㈡做了许多古籍校勘工作。校正正文和前人注疏中的错误。 (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的《校勘记》)

㈢用读书札记的形式,对古书的词句诠释和文字校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有点象读书的心得体会,不仅是就某一部书。其中不乏精到的见解。 王念孙《读书杂志》

? 王引之《经义述闻》

清代王氏父子很出名 ? 俞越《古书疑义举例》 ? 当代钱钟书的《管锥篇》

三、古注的体例和内容 (一)古注的体例

1、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解文献词句为主的体例。常见的名称有“传”、“注”、“笺”。

传:是传述的意思,指传述经文的文义。孔颖达说:“传者,传通其义也。”一般是先释字句,后明经旨。如汉代毛享的《毛诗诂训传》(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

注:是注释的通称,取义于灌注。意思是古代经书意义难懂,需要训解才通晓,象水道阻塞,必灌注而后畅通。“注”的名称大致始于东汉郑玄。因为作注的人多,注便成为了通称。

笺:《说文》:“笺,表识书也。” 。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本指读书时有所领会用笔标志在原文一侧的文字,这里是注释的一种。如《诗经》毛传郑笺。郑笺就是郑玄以《毛诗》为依据、对《毛传》进行补充和订正的注释。

汉代注释家在注解先秦文献时,多用传注这种体例。

? 2、义疏体——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解体例。

? 顾名思义,“疏”是疏通的意思。“义疏”,即疏通经义。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疏”不仅解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南北朝时期“义疏”之学兴起,义疏体著述颇多。唐初,学者们对魏晋以下的义疏进行整理分析,订正其中的误解,所以这时的“疏”也叫“正义”,所谓“正前人之疏义,奉诏更裁,定名曰正。” ? 唐代进行义疏的著作主要有:

? 尚书 汉孔安国传 唐孔颖达正义 ? 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正义

? ? ? ? ? ? ? ? ? ? ? ? ?

诗经 汉毛亨传 郑玄笺 唐孔颖达正义 周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仪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礼记 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 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公羊传 汉何休注 唐徐彦疏 春秋穀梁传 晋范宁注 唐杨士勋疏 宋代所作义疏的著作主要有:

孝经 唐李隆基注 宋邢昺疏 论语 魏何晏注 宋邢昺疏 尔雅 晋郭璞注 宋邢昺疏 孟子 汉赵歧注 宋邢昺疏 后人将以上这些注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成一部书,称作《十三经注疏》。

3、章句 ——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

? 特点: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 ? 如东汉赵歧《孟子章句〃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以利吾国乎?”

? 4、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 。

? 把各家对一部书的注解按一定的程序汇集一起,然后再加上汇释者自己对诸说是非短长的按断,阐明汇释者的见解。它的长处是使读者能发解众说,思路开阔,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在相互比较中明辨是非曲直。这类注解很多,如何晏的《论语集解》、郭庆藩的《庄子集解》、王先谦的《荀子集解》、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等。 三、古书注解的形式举例。

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脩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硕音石。敛,吕验反,下同。【疏】硕鼠三章,章八句,至大鼠。○正义曰:蚕食者,蚕之食桑,渐渐以食,使桑尽也。犹君重敛,渐渐以税,使民困也。言贪而畏人,若大鼠然,解本以硕鼠为喻,之意取其贪且畏人,故序,因倒述其事。经三章,皆上二句言重敛,次二句言不脩其政。由君重敛,不脩其政,故下四句言将弃君而去也。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贯,事也。笺云: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女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我事女三岁矣,竟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徙。○贯,古乱反,徐音官。复,扶又反。税,始锐反。比,毗志反。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笺云:逝,往也。往矣,将去女,与之诀别之辞。乐土,有德之国。○乐音洛,注:下同。土如字,他古反;沈:徒古反。诀,古穴反。○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笺云:爰,曰也。【疏】“硕鼠”至“得我所”。○正义曰:国人疾其君重敛畏人,比之硕鼠。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犹言国君国君,无重敛我财。君非直重敛于我,又不脩其政。我三岁以来事汝矣,曾无于我之处,肯以教令恩德眷顾我也。君既如是,与之诀别。言往矣,将去汝,之彼乐土,有德之国。我所以之彼乐土者,以此乐土若往,则曰得我所宜故也。言往将去汝者,谓我往之他国,将去汝国也.○笺“硕大”至“是徙”。○正义曰:硕,大。《释诂》文《释兽》:于鼠属有鼫鼠,孙炎曰五技鼠,郭璞曰大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鼩,音瞿鼠。舍人樊光同引此诗,以硕鼠为彼五技之鼠也。许慎云:硕鼠五技,能飞不能上屋,能游不能渡谷,能缘不能穷木,能走不能先人,能穴不能覆身。此之谓五技。陆机疏云:今河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于颈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五技。或谓之雀鼠。其形大,故序云大鼠也。魏国,今河北县是也。言其方物,宜谓此鼠非鼫鼠也。

按此经作硕鼠,训之为大,不作鼫鼠之字,其义或如陆言也。序云贪而畏人若大鼠然,故知大鼠为斥君,亦是兴喻之义也。笺又以此民居魏,盖应久矣,正言三岁贯汝者,以古者三岁大比民,或于是迁徙,故以三岁言之。……

? 问题

⒈ 疏?正义曰?笺云?

⒉“硕”、“贯”、“土”各读什么音,意义? ⒊“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什么意思?

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相,息亮反。篇内同。

【疏】相鼠三章,章四句。至“礼仪”,正义曰:作相鼠诗者,刺无礼也。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刺无礼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在位无礼仪,文公不点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弊风未革,身无大罪,不可废之故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闇昧之行。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行,下孟反。之处,昌虑反。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疏】“相鼠”至“何为”。○正义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视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而无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笺“视鼠”至“者同”○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为闇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鼠无廉耻,与人无礼仪者同,故喻焉。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

四、常用的注解术语。

? 曰、为、谓之:解释词义,往往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谷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馑。

? 谓:用来解释词的特定意义。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

? 貌、之貌:说明被注释的是形容词,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的样子”。莞尔,小笑貌 ? 之言、之为言:声训。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作注释。鬼之言归也 ? 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辩读为变

? 读若、读如:注音。有时也说明通假字。

? 当为、当作:改正误字。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礼记)郑玄注:吉当为告。告,古文诰,字之误也。尹告,尹伊之诰也。 傅当作傳。 ? 言:串讲正文,言外之意。

? 如字:注音的术语,表明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说明它在特定的上下文里有不同的读音,意义也会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