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甾体化合物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九章 甾体化合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94a7189cc22bcd126ff0ca3

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

一、填空题

1、甾体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 )、( )、( )、( )、( )、( )、( )、( )等。

2、强心苷是指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对人的( )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 )苷类。从结构上看,强心苷是由( )与( )缩合而成。根据苷元( )上连接的( )的差异,将强心苷分为( )和( )。

3、强心甾烯类属于( )型强心苷元,C17侧链是( );蟾蜍甾二烯类属于( )型强心苷元,C17侧链是( ),在自然界存在数量较少。

4、根据强心苷( )和( )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将强心苷分为Ⅰ、Ⅱ、Ⅲ型,其中Ⅰ型中表示为( ),Ⅱ型可表示为( ),Ⅲ型可表示为( )。

5、甲型强心苷具有三类呈色反应。第一类为甾核呈色反应,如( )、( )、等;第二类为五元不饱和酯环呈色反应,如( )、( )等;第三类为α-去氧糖呈色反应,如( )、( )等。

6、强心苷的强心作用主要取决于( )部分,但( )部分对其生理活性亦有影响。一般来说甲型强心苷及苷元的毒性规律为( ),苷元相同的单糖苷的毒性规律为( );乙型强心苷及苷元的毒性规律为( )。甲型强心苷元的毒性比乙型强心苷元毒性( )。

7、碱水解强心苷时,碳酸氢钾、碳酸氢钠可水解( )上的酰基,氢氧化钙、氢氧化钡还可以水解( )、( )上的酰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溶液碱性太强,不但能使全部酰基水解,也可使( )开裂。

8、甲型强心苷在( )溶液中,双键由20(22)移位到( )、( )位生成活性亚甲基,与( )、( )、( )等试剂反应显色。

9、甾体皂苷元是由( )碳原子组成、基本碳架为( )的衍生物。 10、甾体皂苷分子结构中不含( ),呈( )性,故又称( )皂苷。

11、甾体皂苷可与C,位具有( )的甾醇形成( )而沉淀,用乙醚回流提取时,胆甾醇可溶于醚,而皂苷学溶,故可利用此性质进行( )和( )。

12、可用于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的显色反应是( )和( );可用于区别螺甾烷型和F环开环的呋甾烷型甾体皂苷的显色反应是( )和( )。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 1、在苷的分类中,被分类为强心苷的根据是因其( ) A、苷元的结构 B、苷键的构型 C、苷原子的种类

D、分子结构与生理活性 E、含有α-去氧糖

2、不属甲型强心苷特征的是( ) A、具甾体母核

B、C17连有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C、C17连有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D、C17上的侧链为β型

E、C14—OH为β型

3、属I型强心苷的是( )

A、苷元-(2,6 - 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B、苷元-(6 - 去氧糖)x-(D-葡萄糖)y C、苷元-(D -葡萄糖)x-(6-去氧糖)y

D、苷元-(D -葡萄糖)x-(2,6-二去氧糖)y E、苷元-D -葡萄糖

4、水解I型强心苷多采用( ) A、强烈酸水解 B、缓和酸水解 C、酶水解 D、盐酸丙酮法 E、碱水解

5、缓和酸水解的条件为( ) A、1%HC1/Me2CO B、 3%~5%HC1

C、0.02~00.05ml/L HCl D、5%NaOH

E、β-葡萄糖苷酶

6、可用于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反应是( ) A、Kedde反应

B、乙酐-浓硫酸反应 C、三氯化锑反应 D、K-K反应

E、Salkowski反应

7、提取强心苷常用的溶剂为( ) A、水 B、乙醇 C、70%~80%乙醇 D、含水氯仿 E、含醇氯仿

8、与强心苷其存的酶( ) A、只能使α-去氧糖之间苷键断裂 B、可使葡萄糖的苷键断裂 C、能使所有苷键断裂

D、可使苷元与α-去氧糖之间的苷键断裂

9、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的反应是( ) A、三氯化锑反应 B、K-K反应 C、10%H2SO4反应 D、碱性苦味酸反应 E、三氯乙酸反应

10、自药材水提取液中萃取甾体皂苷常用的溶剂是(A、乙醚 B、丙酮 C、正丁醇 D、乙酸乙酯 E、氯仿

) 三、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甾体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是广泛正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开然化学成分,包括植物甾醇、胆汁酸、C21甾类、昆虫变态激素、强心苷、甾体皂苷、甾体生物碱、蟾毒配基等

2、Kedde反应- Kedde反应又称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反应。取样品的甲醇或乙醇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碱性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甲型强心苷显红色或紫红色

3、Baljet反应- BaljetR反应双称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取样品的甲醇或乙醇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碱性苦味酸试剂,甲型强心苷显橙色或橙红色

4、Ehrlich试剂-盐酸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用于区别螺甾烷类和F环开环的呋甾烷类甾体皂苷

四、问答题

1、强心苷的酸水解类型有几种?简述其特点及应用。 2、以实例说明强心苷元和糖的三种连接方式。

3、与强心苷共存的水溶性杂质有哪些?提取强心苷时如何除去这些杂质? 4、提取原生强心苷时应注意哪些因素?

5、甾体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主要有哪些?各呈现何种颜色变化? 6、简述强心苷的结构对其生理活性的影响。

7、鉴别甲型强心苷元C17位不饱和内酯环常用的显色剂有哪些? 8、影响强心苷毒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9、如何检识中药中含有强心苷类成分?

10、甾体皂苷与强心苷在结构上有何区别?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二者? 一、填空题

1、植物甾醇 胆汁酸 C21甾类 昆虫 变态激素 强心苷 甾体皂苷 甾体生物 蟾毒配基

2、心脏 甾体 强心苷元 糖 C17侧链不饱和内酯环 甲型强心苷 乙型强心苷

3、甲 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乙 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4、苷元 糖 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苷元—(6—去氧糖)—(D—葡萄糖)y 苷元—(D—葡萄糖)y

5、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Salkows-ki反应 Legal反应 Kedde反应 Keller-Kiliani反应 Xanthydrol反应

6、苷元 糖 三糖苷<二糖苷<单糖苷>苷元 葡萄糖苷>甲氧基糖苷>6—去氧糖苷>2,6—二去氧糖苷 苷元>单糖苷>二糖苷 小

7、α—去氧糖 α—羟基糖 苷元 不饱和内酯环

8、碱性醇 20(21) C22 亚硝酰铁氰化钠 间二硝基苯 3,5—二硝基苯甲酸 9、27个 螺甾烷 10、羧基 中 中性

11、β—OH 分子复合物 分离精制定性检查

12、乙酐—浓硫酸反应 三氯乙酸反应 盐酸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 茴香醛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

1、D 答案分析:强心苷的名称来自于它的强心作用。

2、B 答案分析:C17连有六元不饱和内酯环是乙型强心苷的特征。 3、A 答案分析:B属于Ⅱ型,其他均为干扰项。

4、B 答案分析:I型强心苷元与2—去氧糖相连,容易水解。

5、C 答案分析:B是强烈酸水解条件,A、D、E分别属于盐酸丙酮法、碱水解酶水解的条年。

6、A 答案分析:B、C、E是甾体母核的反应;D是2—去氧糖的反应。

7、C 答案分析:70—80%的乙醇作溶剂,提取效率高,且能使酶失去活性。 8、B

9、E 答案分析: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与三氯乙酸的颜色反应受加热温度的影响,甾体皂苷加热至60℃即发生颜色变化,而三萜皂苷加热到100℃才能显色。

10、C 答案分析:甾体皂苷在含水正丁醇中的溶解度较大,且正丁醇可与水形成两相,而其他溶剂对皂苷不溶或溶解度小。

三、名词解释

1、甾体类化合物是广泛正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开然化学成分,包括植物甾醇、胆汁酸、C21甾类、昆虫变态激素、强心苷、甾体皂苷、甾体生物碱、蟾毒配基等。

2、Kedde反应又称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反应。取样品的甲醇或乙醇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碱性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甲型强心苷显红色或紫红色。

3、BaljetR反应双称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取样品的甲醇或乙醇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碱性苦味酸试剂,甲型强心苷显橙色或橙红色。

4、盐酸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用于区别螺甾烷类和F环开环的呋甾烷类甾体皂苷。 四、问答题

1、(1)温和酸水解。该法用稀酸(0.02—0.05mol/L HCl或H2SO4)在含水醇中短时间加热回流,条件温和,可使α—去氧糖苷键水解,得到真正的苷元。该法主要用于I型强心苷的水解。但α—去氧糖和葡萄糖之间的苷键不会开裂。

(2)强烈酸水解。该法用较高浓度强酸,长时间作用或同时加压,可得到定量单糖。但反应激烈,常引起苷元脱水影响对苷元结构的研究。该法常用于Ⅲ型强心苷水解。

(3)盐酸丙酮法。水解在室温下进行,所用酸浓度较低,条件温和,丙酮可以和糖或苷元分子中合适的邻二羟基形成丙酮化物,保护羟基不脱水,水解后可得到原来的苷元及糖衍生物,主要用于Ⅱ型强心苷水解。

2、Ⅰ型: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如紫花洋地黄苷A。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如黄夹苷甲。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如绿海葱苷。

3、与强心苷共存的水溶性杂质主要有糖类、甾体皂苷、水溶性色素、鞣质等。强心苷的稀醇提取液经氧化铝柱或聚酰胺柱吸附,可除去糖、水溶性色素、鞣质、皂苷、酸性及酚性物质。另外,铅盐沉淀法也可除去鞣质、酸性及酚性物质。

4、由于强心苷易受酸、碱和酶的作用,发生水解、脱水及异构化等反应,因此在提取分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或应用。同时提取分离原生苷时,还要注意抑制酶的活性,防止酶解,原料要新鲜,采收后尽快干燥,最好在50℃—60℃通风快速烘干或晒干,保存期间要注意防潮,控制含水量。

5、(1)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加硫酸—乙酐(1:20),产生红 紫 蓝 绿 污绿等颜色反应。

(2)Salkowski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加入硫酸,硫酸层显血红色或青色,氯仿层显绿色荧光。

(3)Tschugaeff反应:将样品溶于冰乙酸,加几粒氯化锌和乙酰氯共热,反应液呈现紫红 蓝 绿的变化。

(4)Rosen-Heimer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加2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呈红色至紫色。 (5)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将样品溶液点于滤纸上,喷20%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

的氯仿溶液(不含乙醇和水),于60℃—70℃加热3—5分钟,样品斑点呈现灰蓝、蓝灰紫等颜色。

6、强心苷的化学结构对其生理活性有较大影响。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取决于苷元部分,主要是甾体母核的立体结构、不饱和内酯环及一些取代基。糖部分本身不具有强心作用,但可影响强心苷的毒性。

7、(1)2%3,5—二硝基苯甲酸乙醇溶液与2mol/L氢氧化钾溶液等何种相混,喷后强心苷显红色,几分钟后褪色。

(2)1%苦味酸乙醇溶液与10%氢氧化钠化溶液(95:5),喷后于90℃—100℃烘4—5分钟,强心苷呈橙红色。

(3)Legal反应,取样品溶于吡啶2—3滴中,加3%亚硝酰铁氰化钠溶液和2mol/L氢氧化钠溶液各1滴,反应液呈深红色并渐渐褪去。

8、强心苷中糖的种类、数目对强心苷的毒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苷元连接糖形成单糖苷后,毒性增加。随着糖数目的增多,分子量增大,苷元相对比例减少,又使毒性减弱。一般甲型强心苷及苷元的毒性规律为:三糖苷<二糖苷<单糖苷>苷元。在甲型强心苷中,同一苷元的单糖苷,其毒性取决于糖的种类,单糖苷的毒性次序为:葡萄糖苷>甲氧基糖苷>6—去氧糖苷>2,6—二去氧糖苷。在乙型强心苷及苷元中,其毒性规律为:苷元>单糖苷>二糖苷。通常乙型强心苷元的毒性大于甲型强心苷元。

9、选用针对甾体母核、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来检识中药提取液。如甾体母核、不饱内酯环反应阳性,证明含强心苷类成分。反之,不含强心苷类成分。

10、(1)二者甾体母核的侧链不同。

(2)都能发生甾体母核的颜色反应,但强心苷能产生作用于不饱和内酯环和α—去氧糖的反应,甾体皂苷则不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