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9e8baf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a

15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得很透彻。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建议

古诗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以及多元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体验,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双方都能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共同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2·1·c·n·j·y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难点

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新课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同学们,你们知道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是哪个地方吗?(杭州)说到杭州,我们不由地就会想到一处美景,那就是西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游玩吧!

四、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汉字:晓 慈 毕 竟 映)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五、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

(1)出示第1、2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学生质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六、读说结合,升华情感

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

2.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第1、2句﹚。

3.这首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4.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全班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配乐朗诵)。 5.背诵古诗。 七、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湖 莲 穷 荷 2.学生口头为这些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3.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 八、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九、梳理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叶——无穷碧 花——别样红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

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

莲 穷 荷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 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词语连诗。(老师出示诗中的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着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 “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练习组词。

2.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3.重点指导“绝”与“岭”的写法。 4.老师范写。

(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5.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八、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九、梳理板书

绝句

十、教学感悟

含 岭 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