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a043247284ac850ac0242ac

永乐初年,入朝做御史。永乐七年,成祖在北京,命令吏部选拔御史中有才干的人前往行在所,顾佐参与了这件事。顾佐奉命招安庆远蛮人,在四川监督采伐树木。跟从皇帝北征,巡视关口要地。升任江西按察副使,召入担任应天尹。顾佐性格刚强正直不屈服,官吏百姓都害怕并佩服他,人们把他比作包孝肃。北京城建立,改任顺天尹。有权势的人多因他感到不方便,他被外调做了贵州按察使。洪熙元年召任通政使。

命题点四 通假字

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的字可以通用。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本字的假借,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假借为“背叛”的“背”;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而”。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

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 .

(节选自《列子·黄帝》)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不必童而智童 .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C.戴发含齿 .D.未可几也 .

状:外形 童:儿童

戴:顶着,(头上)长着 几:通“冀”,希望

解析:选B B项,根据下文“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可知,“童”与“异”在这里是一对反义词,“童”应为通假字,通“同”。

参考译文:

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的,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的,而疏远才智相同的。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奔驰的,这叫作人;可是,人未必没有兽心。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獠牙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作禽兽;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尽管它们有人

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头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状,却有大圣人的美德。夏桀、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样,却有禽兽之心。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来求得最大的才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

命题点五 偏义复词

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中的“舟楫”,只有“舟”的意义,而没有“楫”的意义。再如“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中的“去来”,只有“去”的意义,却没有“来”的意义。

[应用体验]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昼夜勤作息(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渊明《桃花源记》) ..

C.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是芙蕖(花名)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李渔《芙蕖》) ..D.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苏轼《石钟山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林嗣环《口技》) ..

解析:选D A项,“异同”,义在“异”,“同”是衬字;“作息”,义在“作”,“息”是衬字。B项,“出入”,义在“入”,“出”是衬字;“远近”,义在“远”,“近”是衬字。C项,“父兄”,义在“兄”,“父”是衬字;“耳目”,义在“目”,“耳”是衬字。D项,“浅深”,义在“深”,“浅”是衬字;“中间”,中间夹杂,不是偏义复词。

二、掌握文言实词推断6法

一、代入推断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例如2012年山东卷中的“躬履途泥,率先期门”句,其中的“躬”在题目中解释为“弯腰”,语意不通,可.确定该解释不正确,正确解释应为“亲自”。

[应用体验]

(2013·重庆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的题目。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

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员亡,荆急求之 .B.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 .C.去郑而之许 .D.因如吴 .

亡:逃亡 知:巧诈 去:前往 如:到,进发

解析:选C 把C项的解释代入原句,意为“前往郑国”,和“之许”也就是“到许国去”矛盾,因此断定解释不正确,正确解释应为“离开”。

参考译文: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巧诈,(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应该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

二、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如:2013年天津卷中“敬恒皇恐,长跪谢”一句,“谢”有多个义项,“辞别、告辞”“道歉、谢罪”“感谢”“谢绝”“告诉”.等,结合语境分析:“敬恒非常惶恐,直身跪着(向母亲)谢罪”,由此可知,敬恒不务正业,做买卖时以次充好,被他母亲看到后,训斥了他,于是敬恒跪着向母亲谢罪,可知此处的“谢”应为“道歉、谢罪”的意思。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的题目。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 .B.以中益怒,曰:“丞慢我。” .C.今絷者众 .D.以中意乃解 .

詈:辱骂 慢:诋毁 絷:抓住 解:缓和

解析:选B B项,吴履察知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在周以中看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是傲慢之举。这样分析后可知,此处的“慢”显然应该解释

为“傲慢,不敬”,而非“诋毁”。

参考译文: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所骂。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乡邻。吴履查案问清缘由后,立即释放了百姓,并告诉周以中。周以中更加恼怒,说:“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很多而犯人未捕住,如果把老百姓逼急了,将会发生变故,怎么办呢?”周以中的怒气这才缓和下来。

三、联想印证法 1.课本联想法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如:2014年山东卷中“其父见其志不可夺”一句,若判断“夺”的意思,可联系课文《陈情表》中的语句“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意为“改变”。 .

2.双音联想法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如:2014年湖南卷中“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一句,若要判.断“造”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双音节词“造访”,解释为“往、到”“拜访”;“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一句中的“尚”,可以联想“崇尚、尚武”,解释为“尊崇、推崇”。 .

3.成语联想法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如:2014年广东卷中“将论.囚”一句中的“论”,可以联想到成语“论功行赏”,解释为“评定、判决”。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 因:沿袭 .B.尚法律,任俗交 .C.宜修复旧典 .

D.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 .

任:任用 宜:应该 挠:阻挠

解析:选D D项,可联想到成语“不屈不挠”中的“屈、挠”,同义,解释为“让步、屈服”。“无所挠”应译为“一点也不让步”,D项解释为“阻挠”错误。A项,“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