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a3102b875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9

.

3.3生态保护与修复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明确生态公益林、水源保护地、水域保护岸段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敏感区、脆弱区的保护任务和要求。针对村域自然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生态修复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优化水系、林网、绿道、小微湿地等生态空间。

3.4农田保护与土地整治

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成果,落实补充耕地任务,进一步明确保护要求和管控措施。统筹安排农、林、牧、副、渔等农业发展空间,推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布局,保障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的合理发展空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根据当地土地整治和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合理制定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土地生态修复等方案。

农用地整治。现状零星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周边的现状耕地可通过土地整理形成新增耕地的土地纳入重点整理区域,整理后的耕地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和动态优化的潜力地块。整理后耕地达到永久基本农田标准的,应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管理。

.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不予保留的各类破旧、闲置、散乱、低效、废弃的农村建筑或建设用地,根据其土地适宜性和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合理确定其规划用途。适合复垦为耕地的,要优先复垦为耕地;周边主要为园地、林地的拆旧地块,以及地块破碎、坡度较陡、不宜耕作的土地,应相应修复为园地、林地等。村内建设用地中的零星土地拆除后原则上留作公共空间,用于优化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

未利用地开发。荒地、盐碱地、沙地等地块,应结合流域水土治理、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滩涂及岸线资源保护等,因地制宜确定其用途和管控措施。

土地复垦与土壤修复。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应按照适宜性原则确定土地用途。废弃工矿和污染地块应提出具体的修复方向或措施。 3.5产业发展与布局

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按照宜农、生态、绿色、低碳的原则,提出村庄产业发展思路和策略,统筹村域一、二、三产业功能布局。

明确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用途、规模、强度等要求,合理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鼓励产业用地复合高效利用。引导工业向城镇产业空间集聚,除少量必需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用地

.

.

外,一般不在农村地区安排新增工业用地。

鼓励家禽家畜的集中饲养,做到人畜分离。大中型饲养场地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对其周边村庄的影响,应布置在村庄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位,应与村庄保持防护距离。 3.6道路交通

村域道路交通规划应确定交通干道与各类过境通道的连接线、以及园区和生产经营性用地与农村居民点之间、农村居民点相互之间的联络线的等级、宽度和建设标准。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应当确定公共停车场的规模和布局。

农村居民点道路交通规划应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原有路基、空闲地,延续村庄原有格局。明确道路等级、断面形式和宽度,确定道路控制点标高,提出道路设施的整治改造措施;提出停车设施布局及措施;确定公交站点的位置。

道路等级。充分考虑满足车辆通行、生产生活、安全等基本要求,确定村庄道路等级与宽度。规模较大村庄可按照主要、次要、宅间道路进行布置,中小规模村庄可酌情选择道路等级与宽度。道路组织形式与断面宽度要结合机动车的不同停车方式(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占道停车)合理确定。

路面材料。主要道路路面硬化率达100%,宅间道路宜选取当地石材、砂材进行硬化。

.

.

停车场。村民停车场地的布置主要考虑停车的安全、经济和方便。农用车停车场地、多层公寓住宅的停车场地宜集中布置,低层住宅停车可结合宅、院设置。公共停车场宜在车流集中的道路周边利用空余场地进行建设。 3.7基础设施

给水设施规划。合理确定给水水源、预测用水量,明确输配水管道敷设方式、走向、管径等。输配水管网的布置应与道路规划相结合。

给水水源。选择地下水作为给水水源时,不得超量开采;选择地表水作为给水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有条件的村庄,纳入区域供水管网统一供水。

用水量预测。应包括生活生产、绿化景观、饲养牲畜用水量,以及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水质符合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条件的村庄可实行分质供水。

排水设施规划。合理预测排水量,确定村庄雨污排放和污水处理方式,提出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与布局,明确各类排水管线、沟渠的走向、管径以及横断面尺寸等工程建设要求。

排水量预测。排水量应包括雨水量和污水量。雨水量宜按邻近城市的标准计算,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90%计算。

排水体制。村庄排水宜采用雨、污分流制。位于城镇污水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