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十套模拟卷)2019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word有答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附加十套模拟卷)2019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word有答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a67076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9

【答案】横截面积 电阻 【解析】试题分析:(1)四根导线并联在一起,等效成一根导线,相对于其中的任何一根导线,其横截面积变大了.

(2)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所以横截面积增大,导体的电阻减小.有利于减小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减小电能损失的方法.

点评:要掌握研究导体的电阻变化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在此题中,通过四根导线的并联,改变了导体的横截面积.从而改变了导体的电阻值.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的阻值为10Ω,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若再闭合开关S2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45A,则则电源电压为 V,R2的阻值为 Ω.

【答案】3 20

【解析】试题分析:(1)电源电压U?U1?IR1?0.3A?10??3V, (2)开关S1与S2都闭合时,两电阻并联,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流过电阻R2的电流

I2?I??I?0.45A?0.3A?0.15A,

电阻R2的阻值的阻值R2?U3V??20?, I20.15A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的电路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电源电压、电阻阻值,熟练掌握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小丽家中的电能表表盘如图所示,则小丽家已消耗的电能为___kW·h,可以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超过___W.若电冰箱(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单独正常工作一天(24小时),电能表的转盘转___转;在使用电冰箱的过程中,小丽发现冰箱门打开时,冰箱内照明灯亮,压缩机不一定在工作,则冰箱的压缩机和照明灯是_______联的.

【答案】16.6 4400 480 并 【解析】【分析】考查的是电能表的使用,需要知道:电能表的读数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是kW?h,根据电能表上的参数由P=UI可以计算出电能表允许接的最大电功率,根据表中数据求出电冰箱工作一天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转数=消耗的电能×电能表的参数即可求出这一天内电能表的转盘应转的转数

【详解】电能表的读数最后一位是小数,所以,由图知道,电能表的读数是16.6kW?h,即是小丽家消耗的电能;又因为电能表的工作电压是:U=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I最大 =20A,所以,允许使用的用电器的最大电功率是:P最大=UI大=220V×20A=4400W; 由表格中的数据知道,电冰箱的耗电量是0.8 kW?h/24h,即一天消耗的电能是0.8kW?h,所以,电能转盘会转动600r/kW?h×0.8kW?h=480转;根据题意知道,冰箱内照明灯亮,压缩机不工作,即冰箱的压缩机和照明灯工作时互不影响,所以它们是并联的。

19.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闭合开关,用外力使导体棒ab水平向右运动,发现导体棒cd也随之运动起来,则实验装置中甲部分应用的物理原理是 ;其中 (选填“甲”或“乙”)部分产生的现象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似。

【答案】电磁感应现象 乙

【解析】试题分析:闭合开关,用外力使导体棒ab水平向右运动,发现导体棒cd也随之运动起来,则实验装置中甲部分应用的物理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其中乙部分产生的现象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似。 考点:电磁感应;电动机

20.某自动恒温箱的控制电路如图甲(a、b端所控制的加热电路未画出).箱内电阻Rl=5kΩ,R2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为12 V.当a、b间的电压Uab小于2.4 V时,恒温箱内的电热丝通电加热;当a、b间的电压Uab大于3 V时,电热丝停止加热.

(1)a、b间的电压Uab等于2.4 V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 mA,热敏电阻R2的阻值为________ kΩ.

(2)恒温箱内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 ℃到________ ℃. 【答案】0.48; 20;20;30 【解析】【详解】(1)当R1 两端电压为2.4V时,由欧姆定律知道,电路中电流是:I=U1/R1=2.4V/5000Ω=0.00048A=48mA,R2 两端的电压是:U2 =U-U1 =12V-2.4V=9.6V, 所以,热敏电阻的阻值是:R2 =U2/I=9.6V/0.00048A=20kΩ;

(2)由图乙知道,当热敏电阻的阻值R2 为20kΩ时,恒温箱内的温度为20℃;当a、b间的电压Uab等于3V时,R2 两端的电压是:U2 '=U-U1 '=12V-3V=9V;电路中的电流是:I′=U1′/R1=3V/5000Ω=0.0006A,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是: R2 '=U2′/I′=9V/0.0006A=15000Ω=15kΩ,由图乙知道,此时温度为30℃故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0℃到3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欧姆定律的计算,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属于常见题型,难度相对较大,应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解答。 三、实验题

21.小红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

(2)将盛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cm3。

(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

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 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 kg/m3。

3

【答案】(1)右 (2)60 (3)62 (4)1.1×10 【解析】(1)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根据“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天平的调节法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333

(2)量筒的最小分度值为2cm,量筒读数为60cm,即盐水体积为V盐=60cm。

(3)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游码对应的刻度是2g,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60g+2g=62g。

333

(4)量筒内盐水的质量m盐=128g-62g=66g,盐水密度ρ盐=m盐/V盐=1.1g/cm=1.1×10kg/m。

22.为了比较水和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瓶中,甲瓶放在水中,乙瓶放在空气中,其它条件均相同,如图所示。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插在甲、乙两瓶牛奶中的温度计示数如表所示:

(1)甲、乙两瓶中的牛奶质量应该_____;

(2)本次实验中,小王发现_____的冷却效果更好;

(3)通过分析,小王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

(4)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若小王用“冷却速度”来表示物体冷却快慢,则“冷却速度”可定义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_____叫做冷却速度。 【答案】相等 水 慢 单位时间温度下降的度数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甲、乙两瓶中的牛奶质量应该相等。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放在水中的牛奶在相同的时间内温度降低的更多,即水的冷却效果更好。 (3)通过表格数据可知,甲瓶中牛奶开始时温度降低的快,随着时间的加长,温度降低的越来越慢了。

(4)速度用单位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所以“冷却速度”可定义为质量为1 kg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降低的温度来表示。

故答案为:(1). 相等 (2). 水(或甲瓶) (3). )慢 (4). 单位时间里降低的温度

23.在做“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实验时,可以根据灯泡的亮暗程度比较相同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如图是进行该探究的电路之一.

(1)提供“2.5V”和“3.8V”两种规格的灯泡若干,则你所选用的灯泡是________

(2)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可控制变量________ 相等,探究电流做功多少与________ 的关系. (3)对于“电流做功多少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是否必需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说明你的理由.____

【答案】“2.5V”和“3 8V”的灯各一个 电流、时间 电压 不必.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可知,通电时间越长,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 【解析】【分析】两只灯泡串联,为了便于比较灯泡的亮度,所以应该选取两只不同规格的灯泡;由串联电路特点,通过两灯泡的电流及通电时间相等,两灯泡分得的电压不一定相同,据此探究电流做功与电压的关系; 【详解】(1)根据电路图知道,两只灯泡串联,为了便于比较灯泡的亮度,应选用 “2.5V”和“3.8V”的灯泡各一个,这样便于观察灯泡的亮度;

(2)由串联电路特点知道,通过两灯泡的电流,又因为电路中由一个开关控制,所以,可以同时保证通电时间相等和电流相等,而两灯泡两端电压不一定相等,所以探究的是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压的关系; (3)对于“电流做功多少与通电时间的关系”,不必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因为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可知,通电时间越长,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实验,注意应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电流做功与电压、电流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24.小华和小红在广场看到小朋友玩套圈游戏(如图甲所示)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套圈落地时的水平距离不尽相同,善于思考的他们想:水平抛出物体的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于是他们按图乙所示方法,找来圆弧轨道、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进行探究.探究前,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与抛出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2:与小球在轨道上静止释放时的高度h有关; 猜想3: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H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