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a7e1b89d0d233d4b14e69e9

永春和尚俗姓柳名溪,台州人,是位石匠,懂得气功、武术和医道,平日行侠仗义,好打不平。一次他打死了一名横行乡里的恶棍,受到官府追究,只得剃去头发,穿上僧衣,游走在绍兴、萧山乡间,替人治病。清·同治九年(1870),静修庵收留了他,于是永春便在这里行医,久而久之,茶亭骨伤科声名鹊起。

骆家舍

骆家舍位于戴村镇境内。四面环山,中贯清溪,相传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曾隐迹于此。

玉泉溪

玉泉溪(溪名即村名)今名大桥(济远桥)村,属河上镇。

北宋时期,天圣甲子(1024)进士、屯田郎中卜伸自青州(今属山东)迁来萧山玉溪之南,今称大桥卜家。

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永康人瞿善以诸生来任萧山县县学教谕,其父瞿元也随子来萧山,“爱兹山水??因择孝悌乡玉泉溪而居之,即今所称大桥村者是也”。

管村

管村位于楼塔镇境内,“背山面溪,土沃而田腴”。南宋时,福建浦城人、温州府知府章览自富阳章村迁此卜宅定居。村民多姓章。

母岭

母岭,也作姥(读mǔ)岭、姆岭,位于今楼塔镇境内,为吴越时期的战略要地贞女镇。唐·中和三年(883)三月,杭州都知兵马使钱镠破浙东欢察使刘汉宏兵于此。

民国《萧山县志稿·兵事》说:“贞女镇在长山坞之姥岭??,由诸暨响铁岭过姆岭入境之要隘也。”该志“山川门”,又说:“大溪入萧山境,经田村至镜畈,姆岭水自南来注之。”岭之西南有母岭村。

大黄岭

大黄岭位于楼塔镇境内,为萧山、富阳的界岭。相传唐·义军首领黄巢曾于此驻军。

高迁桥

高迁桥位于北干街道井亭徐村,架于南河之上。如今桥已拆去,只留下花岗岩桥梁,桥梁保留看3个个阴刻大楷:“高迁桥”。一座桥记录着一次战争:

东汉·建安元年(196),孙权之兄孙策渡过钱塘江,进攻会稽。会稽太守王朗率军在固陵(今西兴)抵御,几度水战,使策不能前进。之后,孙策问计于叔父孙静。孙静建议夜晚燃火为疑兵,假装部队仍驻守固陵之西。同时悄悄地将主力迂回查渎(今闻堰潭头一带),突然突击高迁屯,切断王朗退路。孙策依计而行,王朗大惊,不久便投降孙策。

城厢

唐·仪凤二年(677),今城厢街道(老城区)即是萧山县县城,其地在“北干南二里,后带运河”,此后一直是萧山县(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萧然东路、萧然南路、萧然西路

明·嘉靖间,倭寇猖獗,而萧山却无城墙!嘉靖三十年(1551)青阳(今属安徽)人施尧臣以进士出任萧山县知县。他察看地形、筹集石料,组织民工,昼夜督造,历时4个多月(1553年十一月至1554三月),终于筑成周九里的城墙。1925年筑萧绍公路,开始局部拆除城墙;1929年建杭州至江山、萧山至曹娥铁路,又拆除了部份城墙;抗战开始,为防日军以残存城墙作掩体,与我为敌,1938年,民国政府成立“拆城委员会”,耗时一年,把残留城墙全部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