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a7e1b89d0d233d4b14e69e9

①围绕围垦精神予以命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崇尚科学、求实创新,万众一心、协调团结”是对萧山围垦精神的的阐述,道路命名可由此展开。如围垦大道、腾蛟大道、奔竞路、战天路、战地路、战风路、战浪路、战涌路、战潮路、斗浪路、踏浪路、乘风路、无畏路、抢先路、雷霆路、垦殖路、护堤路、煮海路、射潮路、图强路、勤俭路、抢潮路、舞潮路等。

②围绕钱塘江景观予以命名。如静波路、锦帆路、涵虚路、撼波路、帆影路、沧波路、银堤路、绿堤路、飞虹路、潮旭路、新波路、鸿波路、拥碧路、星汉路等。

③以垦区历史名人命名。垦区百姓向来以“勤奋劳作、艰苦朴素、奋进不息”而著称,先人为战胜大自然、战胜钱塘江,围垦滩涂,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以他们的名字予以命名。如茂荣路、卢镗路、玉红路、妙芬路、永川路、高井路、宝土路等。

④以当地的政区名、村名等命名。当地的政区名、村名也大都拥有围垦含义,道路拟名时也可借鉴。如义蓬路、义盛路、头蓬路、河庄路、新湾路、东升路、向前路、群欢路、向红路、共裕路、共和路等。

⑤以境内名胜为系列命名。如美女路(美女坝系南阳观潮胜地)、陆家泉路(陆家泉,位于南阳镇赭山,相传南宋乾道四年,孝宗赵脊赭山射猎时专用泉,后为吏部、礼部、工部、户部、兵部、刑部等六部官员射猎用泉,始名六官泉,后名陆家泉,实为地下六个泉眼往上喷泉水所致)等。

⑥以咏潮的诗词系列命名。如弄潮路、海门路、吞山路、冲腾路、锁龙路、伏蛟路等。

⑦以序列化命名。如江东一路、江东二路、江东三路等。 (5)党山镇道路拟名思路

位于萧山东部的古镇,地处萧绍边界,是“中国化纤织造名镇”、“中国制镜之乡”,古有明清建筑“南大房”,今有现代文明“梅林村”。其道路拟名思路如下:

①以境内山名为系列命名。如党山路、碧山路(党山又名碧山)、大和路(境内有大和山)。

②以境内白洋川为依托,按“川”字系列化命名。如川北路、川晴路、川云路、川霞路、川鹜路、川兴路、川泰路等。

③以“安”字系列化命名。如安文路、安靖路、安鹤路、安益路、安盛路等。 ④以当地历史名人命名。如在衡路(许在衡,清光绪十五年进士,总捕副)、戚扬路(戚扬,清光绪十五年进士,浙江布政使,民国时期江西省省长)等。

(6)浦阳镇道路拟名思路

浦阳镇位于浦阳江东西两岸,国家保护动物“桃花水母”就在该镇小湖孙村的余湖中被发现,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其道路拟名思路如下:

①以喻意浦阳兴旺发达的名称命名。如振浦路、建浦路、兴浦路、旺浦路、裕浦路、康浦路、鸿浦路、富浦路等。

②以工业园区特征命名。如浦工一路、浦工二路、金园路、银园路、绿园路等。 ③以境内名胜古迹命名。如宝寿路(境内太平山南的宝寿禅寺始建于唐贞元三年)、郭母路、高洪路(境内郭母峰,又称高洪尖)、灵山路(灵山寺始建于周显德六年)等。

(7)进化镇道路拟名思路

进化镇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青梅之乡,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迹颇多,是文物保护大镇,素有“山上是银行,田里是粮仓”的美称。其道路拟名思路如下:

①以该镇历史名人命名。如寿潜路(汤寿潜,辛亥革命时期浙江省都督,汤寿潜先生纪念碑被列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葛云飞路、总兵路(葛云飞,鸦片战争时期定海总兵)、御史路(汤云,明监察御史)等。

②以景点名系列命名。如傅墩路、鹤池路、蛰仙路、洪井路等等(傅墩琴石、鹤池垂钓、云飞故里、蛰仙遗迹、洪井清泉、溪桥夜月、名刹传灯、城山览古、春秋窑址、石柱宋陵、诸坞香海、青化书屋等为“进化十二景”)。

③以原政区名或村名等命名。如欢潭路、新江岭路、进化路、城山路(进化镇由原欢潭乡、新江岭乡、进化乡、城山乡等合并而成)、大汤坞路、墅上王路、山头埠路、肇家桥路、岳驻路(大汤坞、墅上王、山头埠、肇家桥、岳驻等均为进化历史较悠久的村)等。

(8)河上镇道路拟名思路

河上镇为萧山南部重镇,云门山、道林山为境内名山,印度文豪泰戈尔学生魏风江诞生于魏家塔,凤凰坞幽深如寨,宋朝国戚谢氏后裔隐迹高都,西山还产红蜡石,是制作工艺品的原料。其道路拟名思路如下:

①以道路地理位置特征命名。如北滨河路、青龙湾路、溪南路等。

②以民间艺术龙灯(板龙)这一民间风俗展开命名。如板龙路、舞龙路、抢珠路、逗龙路等。

③以村名命名。如伟民路、白堰路、下门路等。

④以名山、古木系列命名。如道林路、古樟路、云门路、红蜡路等。 (9)楼塔镇道路拟名思路

楼塔镇为萧山最南端的古镇,南与诸暨相邻,西与富阳接壤,境内群山环峙、岭高峰峻、地势险要。东晋名士许询曾幽居于此,初唐诗人王勃为寻访许氏行踪,屐痕

所至,留有诗篇。“细十番”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管村村是浙江农民“种文化”和“双十佳”村。其道路拟名思路如下:

①以历史名人命名。如楼晋路、彦孚路(据《仙岩楼氏宗谱》记载:楼氏始祖楼晋,字彦孚,吴越时任黄岭镇官后,从义乌迁居于此,在洲口溪边发族聚居,是吴越国兵部尚书)、钱鏐路(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在这里平刘汉宏之乱)、楼英路(楼英系元末名医)等。

②以仙岩八景系列命名。如林旭路、黄辅路、雪嶂路、奎阁路、仙踪路(《仙岩楼氏宗谱》原载“仙岩八景”即:镜台秋月,道林旭日,黄辅松涛,石牛雪嶂,奎阁晨钟,溪桥晚钓,钱镠斧迹,元度仙踪)等。

③以名山胜水系列命名。如仙岩路、洲口路、溪口路等。

第六章 地名文化保护规划

一、保护价值

展示地名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特点,能激发生于斯长于斯的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爱家、爱乡的自豪感,激励人民更加努力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热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区境内存在着大量古地名及有丰富内涵的老地名,遍布于江河、湖泊、名胜区、纪念地、古遗址及街巷等处,它们是萧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的地理标识。有些古遗址虽然在历史沧桑中湮没,但后人可以凭借古地名追寻历史踪迹。大量古老地名,是展示萧山历史的画卷,是萧山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理应妥然保护。

“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这是联合国第五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在第6号决议中对地名的物质性、社会性和文化意义的定位。2004年中国地名标准化委员会《关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