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栽培实习报告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花卉栽培实习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a86f40416fc700abb68fcc6

花卉栽培实习报告

实习摘要:此次实习,我们主要去到西安,宝鸡,周至,杨凌。在此次实习中通过对当地所栽植的花卉的观看,认识,做了进一步的学习。西安的实习中,我们去到了西安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以及当地的插花市场,了解了当地市场的花卉价格,认识了除学习外更多的花卉种类,对各种切花的市场价格也做了深入的调查。再去宝鸡市的实习中,我们去到了当地的植物园,辨认了植物园中的各类花卉,在听老师的讲解中,也做到了对大部分的花卉心中有数,掌握其声长习性,繁殖方式等。周至与杨凌的实习中我们去到了几家规模很大的苗木生产种植基地,跟这老师认识了各种树木,并且在询问基地的工作人员中了解到苗木的售价,种植等问题,进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学习,下面就这几天实习的内容做一总结。 1.月季

别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蔷薇等,科属蔷薇科,花大型,有香气.

形态特征:月季为有刺灌木,或呈蔓状与攀援状。常绿或落叶灌木,直立,茎具钩刺或无刺,也有几乎无刺的。小枝绿色,小叶3-5(7),多数羽状复叶,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先端渐尖,具尖齿,叶缘有锯齿,两面无毛,光滑;托叶与叶柄合生,全缘或具腺齿,顶端分离为耳状。花朵常簇生,稀单生,花色甚多,色泽各异,径4-5厘米,多为重瓣也有单瓣者;萼片尾状长尖,边缘有羽状裂片;花柱分离,伸出萼筒口外,与雄蕊等长;每子房1胚珠。果卵球形或梨形,长1-2厘米,萼片脱落。花期4--10月。

繁殖方法:月季的繁殖方法很多,既可播种,又可压条、嫁接和扦插,大量繁殖常用扦插法,因为它简单易行,成活率高,又能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 要成功地用扦插法繁殖月季,必须注意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内在因素即插条的选择;二是外界因素即要为插条创造合适的生根条件(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1)插条的选择

插条要选开花后下部发育充实的枝条,因为月季植株内所积累的养分先是集中供给枝条顶端生长发育和孕蕾开花,这些花谢后,养分就转移 供给靠近花下的腋芽生长,再产生第二轮花。所以,选用这种枝条扦插成活率高、成活后生长发育也好。 (2)扦插方法

首选剪取花下带5-7小叶的复叶的茎段,带2-3个芽。然后去掉部分叶片,以减少蒸发,最下端的叶片要连柄去掉,插入事先装好沙土的花盆 或苗床中,入土深度约为插条的1/3-2/5,株柜5厘米,行距10厘米,随插随将土压实。

2.凤仙花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红等。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凤仙

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

形态特征:凤仙花茎高40-100厘米,肉质,粗壮,直立。上部分枝,有柔毛或近于光滑。叶互生,阔或狭披针形,长达10厘米左右,顶端渐尖,边缘有锐齿,基部楔形;叶柄附近有几对腺体。其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白黄、洒金等,善变异。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凤仙花多单瓣,重瓣的称凤球花。据古花谱载,凤仙花200多个品种,不少品种现已失传。因凤仙善变异,经人工栽培选择,已产生了一些好品种,如五色当头凤,花生茎之项端,花大而色艳,还有十样锦等。根据花型不同,又可分为蔷薇型、山茶型、石竹型等。凤仙花的花期为6-8月,结蒴果,蒴果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弹裂为5个旋卷的果瓣;种子多数,球形,黑色,状似桃形,成熟时外壳自行爆裂,将种子弹出,自播繁殖,故采种须及时

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3.鸡冠花

鸡冠花(Celosia civistata)属一年生植物, \羽状鸡冠花\(Celosia plumosus)其特点便是其花形似羽毛,

长10--30cm。它的颜色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20-150厘米,茎直立粗壮,叶互生,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肉穗丈花序顶生,呈扇形、肾形、扁球形等,自然花期夏、秋至霜降。常用种子繁殖,生长期喜高温,全光照且空气干燥的环境,较耐旱不耐寒,繁殖能力强。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叶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全缘。花序顶生及腋生,扁平鸡冠形。花有白、淡黄、金黄、淡红、火红、紫红、棕红、橙红等色。胞果卵形,种子黑色有光泽。鸡冠花,茎红色或青白色;叶互生有柄,叶有深红、翠绿、黄绿、红绿等多种颜色;花聚生于顶部,形似鸡冠,扁平而厚软,长在植株上呈倒扫帚状。花色亦丰富多彩,有紫色、橙黄、白色、红黄相杂等色。种子细小,呈紫黑色,藏于花冠绒毛内。鸡冠花植株有高型、中型、矮型三种,高的可达2-3米,矮型的只有30厘米高。鸡冠花的花期较长,可从7月开到12月。

繁殖方法:鸡冠花用播种繁殖,于4-5月进行,气温在20度-25度时为好。播种前,可在苗床中施一些饼肥或厩肥、堆肥作基肥。播种时应在种子中和入一些细土进行撒播,因鸡冠花种子细小,覆土2-3毫米即可,不宜深。播种前要使苗床中土壤保持湿润,播种后可用细眼喷壶稍许喷些水,再给苗床遮上荫,两周内不要浇水。一般7-10天可出苗,待苗长出3-4片真叶时可间苗一次,拔除一些弱苗、过密苗,到苗高5-6厘米时即应带根部土移栽定植。 4.百合

百合 别名: 布朗百合,野百合,淡紫百合,山蒜头 科名: 百合科 拉丁名: 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

形态特征: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株高40—60厘米,还有高达1米以上的。茎直立,不分枝,草绿色,茎秆基部带红色或紫褐色斑点。地下具鳞茎,鳞茎由阔卵形或披针形,白色或淡黄色,直径由6—8厘米的肉质鳞片抱合成球形,外有膜质层。多数须根生于球基部。单叶,互生,狭线形,无叶柄,直接包生于茎秆上,叶脉平行。有的品种在叶腋间生出紫色或绿色颗粒状珠芽,其珠芽可繁殖成小植株。花着生于茎秆顶端,呈总状花序,簇生或单生,花冠较大,花筒较长,呈漏斗形喇叭状,六裂无萼片,因茎秆纤细,花朵大,开放时常下垂或平伸;花色,因品种不同而色彩多样,多为黄色、白色、粉红、橙红,有的具紫色或黑色斑点,也有一朵花具多种颜色的,极美丽。花瓣有平展的,有向外翻卷的,故有“卷丹”美名。有的花味浓香,故有“麝香百合”之称。花落结长椭圆形蒴果。

繁殖方法:百合的繁殖方法有播种、分小鳞茎、鳞片扦插和分株芽等4种方法,可根据需要任选一种。

(1)播种法繁殖:播种属有性繁殖,主要在育种上应用。方法是:秋季采收种子,贮藏到翌年春天播种。播后约20-30天发芽。幼苗期要适当遮阳。入秋时,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鳞茎,即可挖出分栽。播种实生苗因种类的不同,有的3年开花,也有的需培养多年才能开花。因此,此法家庭不宜采用。

(2)分小鳞茎法;如果需要繁殖1株或几株,可采用此法。通常在老鳞茎的茎盘外围长有一些小鳞茎。在9-10月收获百合时,可把这些小鳞茎分离下来,贮藏在室内的砂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上盆栽种。培养到第三年9-10月,即可长成大鳞茎而培育成大植株。此法繁殖量小,只适宜家庭盆栽繁殖。

(3)鳞片扦插法:此法可用于中等数量的繁殖。秋天挖出鳞茎,将老鳞上充实、肥厚的鳞片逐个分掰下来,每个鳞片的基部应带有一小部分茎盘,稍阴干,然后扦插于盛好河沙(或蛭石)的花盆或浅木箱中,让鳞片的2/3插入基质,保持基质一定湿度,在20度左右条件下,约1个半月,鳞片伤口处即生根。冬季湿度宜保持18度左右,河沙不要过湿。培养到次年春季,鳞片即可长出小鳞茎,将它们分上来,栽入盆中,加以精心管理,培养3年左右即可开花。

(4)分珠芽法:分珠芽法繁殖,仅适用于少数种类。如卷丹、黄铁炮等百合,多用此法。做法是:将地上茎叶腋处形成的小鳞茎(又称“珠芽”,在夏季珠芽已充分长大,但尚未脱落时)取下来培养。从长成大鳞茎至开花,通常需要2-4年的时间。为促使多生小珠芽供繁殖用,可在植株开花后,将地上茎压倒并浅埋土一将地上茎分成每段带3-4片叶的小段,浅埋茎节于湿沙中,则叶腋间均可长出小珠芽。 5.麦杆菊

学名:Helichrysum bracteatum 科属:菊科 腊菊属,别名:腊菊 贝细工原产地:澳大利亚,用途:花坛 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株高50一1OOcm,全株具微毛。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短叶柄。头状花序生于主枝或侧枝的顶端,花冠直径3~6cm,总苞苞片多层,

呈覆瓦状,外层椭圆形呈膜质,干燥具光泽,形似花瓣,有白、粉、橙、红、黄等色,管状花位于花盘中心,黄色。晴天花开放,雨天及夜间关闭,瘦果小棒状,或直或弯,上具四棱,千粒重0?85g。种子寿命2~3年。花期7~9月,果熟期9一10月。栽培品种有\帝王贝细工\,分高型、中型、矮型品种。有大花型、小花型之分。同属植物500余种。

繁殖方法:选地和播种 麦秆菊不耐寒,忌酷热,盛暑时生长缓慢,开花少。应选向阳、适度湿润又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土壤。种子繁殖。春、秋都可播种。春播于3~4月在温床或温室中盆播。秋播在温床或冷室中越冬,春天定植露地。4月初播种于大棚育苗床,出苗后应及时间苗,于6月初定植园地,株距30厘米。发芽适温15~2O℃,约7天出苗。温暖地区可秋播,一般3~4月播种于温室,3~4片真叶时6~8cm株高分苗,7~8片真叶时定植,株距30~4Ocm。摘心可促分枝。从播种至开花约需3个月。 6.孔雀草

学名:孔雀草又名小万寿菊、杨梅菊、臭菊、红黄草,为一年生菊科畏寒草本花卉。花语:总是兴高采烈,

种类:菊科,原产地:北美,花期:夏

形态特征:株高30至40厘米。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花梗自叶腋抽出,头状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花色有红褐、黄褐、谈黄、杂紫红色斑点等。花形与万寿菊相似,但较小朵而繁多。开花时,在矮墩墩多分枝的棵儿上,黄橙橙的花朵布满梢头,显得绚丽可爱。孔雀草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适宜盆栽、地栽和做切花。叶对生,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叶缘有明显的油腺点。头状花序顶生,花外轮为暗红色,内部为黄色,故又名红黄草。因为种间反复杂交,除红黄色外,还培育出纯黄色、橙色等品种,还有单瓣、复瓣等品种。花期从“五一”一直开到“十一”。

繁殖方法:孔雀草的繁殖,用播种和扦插均可。播种11月至3月间进行。冬春播种的3至5月开花。播种可在庭院直播或盆播。盆栽的,播种后约1个月即可挖苗上盆定植。扦插繁殖可于6至8月间剪取长约10厘米的嫩枝直接插于庭院,遮荫覆盖,生长迅速。直接插于花盆亦可。夏秋扦插的8至12月开花。扦插不论插地或插床(盆)均可成活。迎“五一”、庆“十一”用花,2月中旬在温室或室内播种,经一次移植后,假植于口径20厘米的花盆中。晚霜后脱盒定植于露地。盛夏时花少,可全面剪短一次。立秋后在新生侧枝顶部又可开花,也可以不剪短,只是植株比较松散。品种间极易杂交退化。孔雀草不仅有单瓣、重瓣、不同花色、不同高度的品种,还有同属的万寿菊,它们之间天然杂交也易产生退化。应选用花色好的品种,单独播种、单独栽植,并与其它品种保持百米以上的距离。种子单独采收,单独存放。

7.牵牛花

学名:Pharhiris nil qianniuhua 喇叭花 科名:旋花科 原产地:亚洲热带、我国南部 ,牵牛花跨进传统名花行列,也有千余年的历史了,不但名见花谱、花志、名著,而且历代有许多的诗文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