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习题库及部分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汽车设计习题库及部分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ab02260dd3383c4ba4cd2a4

《汽车设计》习题库及部分答案

架的静挠度值,推荐fc2=(0.6~0.8)fc1。

为了改善微型轿车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有时取后悬架的偏频也可低于前悬架的偏频。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一、计算题:

1. 设计一合乎要求的转向梯形机构。已知参数: 汽车主销中心距 K, 轴距 L : NJ130 K= 1420mm; L= 3300mm

设计一整体式后置转向梯形,确定梯形臂长和梯形底角?,画出实际特性曲线,他与理论特性曲线在 15~25?以内相交 (内轮共转 40?)在 25?以内的实际特性曲线尽量与理论特性曲线接近。

(a) (b)

解:

(1)后置式转向梯形机构如上(a)图所示,其空间位置可参见(b)图,转向梯形几何尺寸参数有:

两转向主销中心线与地面交点间的距离K; 转向横拉杆两端球型铰接中心的距离n; 转向梯形臂长m;

25

《汽车设计》习题库及部分答案

梯形底角θ; 汽车轴距L;

他们之间有以下关系:

??n?KK?1?2ycos?或者n?1?2y(当转向梯形至于转向桥前时) ??m?ny

????arctan(4L)?3K?m?(0.11~0.15)K带入已知参数,得

??arctan(4L43K)?arctan(?33003?1420)?72.11?m?(0.11~0.15)?1420?156.2~213(mm);

取m=180mm,解下列方程

??n?1420/(1?2ycos72.11)?m?yn ?n?1309.4(mm)得??y?0

2. 计算 EQ245 型汽车的转向性能。 已知参数:

转向轴负荷: G1=30000N

轮胎与路面的滑动摩擦系数: f=0.7 轮胎气压: P=0.45N/mm 2 转向摇臂长: L1= 150mm 转向节臂长:

L2= 200mm

方向盘半径: Dsw= 250mm 转向器角传动比:

i?=20

转向器效率: ??=70%

26

《汽车设计》习题库及部分答案

试求:

? ?

转向轮原地转向的阻力矩 Mr; 原地转向时方向盘上的作用力;

解:

由经验公式计算,转向轮原地转向的阻力矩

M?Rf3Gp31?0.7330000?1.807?N?mm;

100.4563作用在方向盘上的瞬时最大手力Fh?二、简答题:

LMLDi??221Rsw??2?150?1.807?106200?250?20?0.7?774N。

1转向器的角传动比,传动装置的角传动比和转向系的角传动比指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转向器角传动比如何选择? 答:

转向的角传动比i?:转向盘角速度摇臂轴角速度

?w与转向

??w; ?之比:i?p

?p传动装置的角传动比i?:是摇臂轴角速度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

??'2'?p

?k之比:

L,摇臂长;同侧转向节臂长 度;iLLL121转向系的角传动比i?0:转向盘角速度

i?0??w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

?k之比:

?w'?i??i? ?k2转向系的力传动比指的是什么?力传动比和角传动比有何关系? 答:

力传动比ip是轮胎地面接地中心作用在转向轮上的合力与转向盘手力之比,

ip?2FW/Fh;Fw?地面对轮胎的力;Fh?手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27

《汽车设计》习题库及部分答案

i?0Dsw力传动比和角传动比有何关系: 2aip?

3.在设计梯形机构时,需要确定哪几个参数?对一辆已知梯形机构参数的汽车:K= 1420mm, L= 3300mm,m=180mm,n=1300mm,如何用作图法来校核?试说明其作图步骤? 答:需要确定

转向横拉杆两端球型铰接中心的距离n; 转向梯形臂长m; 梯形底角θ等。

对一辆已知梯形机构参数的汽车,K= 1420mm, L= 3300mm,m=180mm,n=1300mm按下面作图的方法来校核能否达到理想转向特性:

(1) 从主销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A、B向后轮中心线的垂线的交点C、D;

(2) 找出AB县的中点E,连接EC,EC线为理论上的提醒转向特性线(即只要∠EAF

等于外轮转向角θ0,∠EBF等于内轮转向角θi)。

(3) 按照初选的n、m、θ,作出汽车在直线行使时的转向梯形图; (4) 以A点为圆心,从AP线开始,每隔5°做出A的圆心角?、?12、?、?34……,

得射线AP1、AP2、AP3、AP4……; (5) 以A点为圆心,m为半径画弧交

AP、AP、AP、AP1234与

P、P、P、P1234……;

(6) 分别以P1、P2、P3、P4……为圆心,以n为半径画弧,分别与以B为圆心,m为

半径所画弧之弧交与Q、Q、Q、Q……等点;

1234

(7) ∠QBQ1、∠Q1BQ2、∠Q2BQ3、∠Q3BQ4……等外轮转角

(8) 根据内、外轮转角画出转向梯形的实际转向特性曲线。

?、?、?、?1234……;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