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数学考点总动员 第07讲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年中考数学考点总动员 第07讲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b263b8f6d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9

【分析】 (1)设矩形的一边长为未知数,用周长公式表示出另一边长,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相应方程求解即可;(2)同样列出方程,若方程有解则可,否则就不可以.

【解答】 解:(1)设矩形的长为x厘米,则另一边长为(28-x)厘米,依题意,得 x(28-x)=180.解得x1=10(舍去),x2=18. 则28-x=28-18=10.

答:长为18厘米,宽为10厘米. (2)不能围成面积为200平方厘米的矩形.

理由:设矩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28-x)厘米,依题意,得 x(28-x)=200,即x-28x+200=0,

则b-4ac=28-4×200=784-800<0,∴原方程无解. 故不能围成一个面积为200平方厘米的矩形.

12. (2019·广西贺州·8分)2016年,某贫困户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2500元,通过政府产业扶持,发展了养殖业后,到2018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600元. (1)求该贫困户2016年到2018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

(2)若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不变,2019年该贫困户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是否能达到4200元?

【分析】(1)设该贫困户2016年到2018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该该贫困户2016年及2018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中正值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2019年该贫困户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2018年该贫困户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 (1+增长率),可求出2019年该贫困户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再与4200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设该贫困户2016年到2018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依题意,得:2500(1+x)=3600, 解得:x1=0.2=20%,x2=﹣2.2(舍去).

答:该贫困户2016年到2018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 (2)3600×(1+20%)=4320(元), 4320>4200.

答:2019年该贫困户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能达到4200元. 13.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1)x+m(m+1)=0.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已知方程的一个根为x=0,求代数式(2m-1)+(3+m)(3-m)+7m-5的值.(要求先化简,再求值)

2

22

2

2

2

9

【解析】:(1)证明:∵Δ=(2m+1)-4m(m+1)=1>0. ∴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x=0是此方程的一个根, ∴把x=0代入方程中得到m(m+1)=0. ∴原式=4m-4m+1+9-m+7m-5 =3m+3m+5 =3m(m+1)+5 =5.

14. (2019?四川省广安市?10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4)x?4k?0. (1)求证:无论k为任何实数,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满足

2

2

2

2

113??,求k的值; x1x24(3)若Rt△ABC的斜边为5,另外两条边的长恰好是方程的两个根x1、x2,求Rt?ABC的内切圆半径. 【解析】 (1)证明:???(k?4)2?16k?k2?8k?16?(k?4)2?0,

?无论k为任何实数时,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由题意得:x1?x2?k?4,x1?x2?4k,

?k?43113x?x3?, ??,?12?,即4k4x1x24x1?x24解得:k?2;

(3)解方程得:x1?4,x2?k, 根据题意得:4?k?5,即k?3, 设直角三角形ABC的内切圆半径为,如图, 由切线长定理可得:(3?r)?(4?r)?5,

222?直角三角形ABC的内切圆半径=

3?4?5?1; 2 10

4rr5r3

n(n-3)

15. (2018·张家口一模)已知n边形的对角线共有条(n是不小于3的整数);

2(1)五边形的对角线共有5条;

(2)若n边形的对角线共有35条,求边数n;

(3)若n边形的边数增加1,对角线总数增加9,求边数n. 【解析】:(1)5 n(n-3)(2)=35,

2整理,得n-3n-70=0. 解得n=10或n=-7(舍去). 所以边数n=10.

(n+1)(n+1-3)n(n-3)

(3)根据题意,得-=9.

22解得n=10. 所以边数n=10.

16. (2018东营)关于x的方程2x﹣5xsinA+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其中∠A是锐角三角形ABC的一个内角.

(1)求sinA的值;

(2)若关于y的方程y﹣10y+k﹣4k+29=0的两个根恰好是△ABC的两边长,求△ABC的周长. 【分析】(1)利用判别式的意义得到△=25sinA﹣16=0,解得sinA=

2

2

2

2

2

2

4; 52

(2)利用判别式的意义得到100﹣4(k﹣4k+29)≥0,则﹣(k﹣2)≥0,所以k=2,把k=2代入方程后解方程得到y1=y2=5,则△ABC是等腰三角形,且腰长为5.

分两种情况:当∠A是顶角时:如图,过点B作BD⊥AC于点D,利用三角形函数求出AD=3,BD=4,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即得到△ABC的周长;

当∠A是底角时:如图,过点B作BD⊥AC于点D,在Rt△ABD中,AB=5,利用三角函数求出AD得到AC的

11

长,从而得到△ABC的周长.

【解答】(1)根据题意得△=25sin2

A﹣16=0,

∴sin2

A=

1625, ∴sinA=?45或 45,

∵∠A为锐角, ∴sinA=

45; (2)由题意知,方程y2

﹣10y+k2

﹣4k+29=0有两个实数根, 则△≥0,

∴100﹣4(k2

﹣4k+29)≥0, ∴﹣(k﹣2)2≥0, ∴(k﹣2)2

≤0, 又∵(k﹣2)2≥0, ∴k=2,

把k=2代入方程,得y2

﹣10y+25=0, 解得y1=y2=5,

∴△ABC是等腰三角形,且腰长为5. 分两种情况:

当∠A是顶角时:如图,过点B作BD⊥AC于点D,在Rt△ABD中,AB=AC=5 ∵sinA=

45, ∴AD=3,BD=4∴DC=2, ∴BC= 25.

∴△ABC的周长为10+25;

当∠A是底角时:如图,过点B作BD⊥AC于点D,在Rt△ABD中,AB=5, ∵sinA=

45, ∴A D=DC=3, ∴AC=6.

∴△ABC的周长为16,

12

综合以上讨论可知:△ABC的周长为10+25或1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