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诗歌鉴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b5001dece2f0066f533225d

所处环境,求其\形似\,再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所借之物,常常是作者的理 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人生迟暮之感。骆客王的 《咏蝉》、陆游的《卡算子·咏梅》属于此类。 (8 )咏怀诗

咏怀诗的特点是即事抒怀,通过具体事件的述写来抒写胸臆,表现个人的抱负或恨别、怀远、离愁、感时等情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代表作品有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陆游的《书愤》等等。主要表现手法有比兴、象征、联想、等。 3.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是塑造诗歌形象的主要因素。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 常识去把握。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坚贞\的代名词,\蝉\是\惜时 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寂寥,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鉴赏意象的关键在于把握\象\,鉴赏意境的关键在于把握蕴含其中的\意\。捕捉\意\、\象\的能力在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 4.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 ( 1 )古代诗歌常用修辞手法 ①比喻。用-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掉歌》)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净,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5

②借代。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包括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和事物。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可以使语言更简练,更含蓄。如李清照的 《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③对偶(对仗)。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而含蓄。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篇章结构上看,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 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而深远,\萧萧\的落 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④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或事物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如林通的《山园 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了极点。又如刘放的《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的喜爱之情。

⑤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修 辞方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 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⑥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问题引人,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阿鲁威的元曲小令《瞻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此小令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⑦反问。用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如王安石的 《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

⑧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使邻近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接下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针或联珠。运用顶针修辞方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如元代马致远的

6

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茧;泣寒茧,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这段曲词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方法,具有回环跌岩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⑨互文。即古代诗文中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如\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 \见\与\闻\互文见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有:

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

⑩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双关 的修辞方法。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用自然之春天,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 女之间的思念情怀。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得含蓄,\倒是无情却有情\。 11用典。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

诗句、文章,都可以当作典故运用,用典就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王勃 在《滕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蘷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7

12○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比如松、竹、梅、菊等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卡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2 )古代诗歌常用抒情方式

古代诗词的抒情方式大致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例如李白的《将进酒》、《行路难》,李清照的《声声慢》等。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将情感都寄托于客观景物或事物形象之中,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主要包括即事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①即事抒怀。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 包|受。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叙述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表达了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借景抒情也可以乐景反衬哀情,用欢乐的景象衬托人的哀伤。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一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乐景写哀情,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 ③用典抒情(借古抒怀)。或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如|姜蘷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