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学之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医自学之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b72c7db50e2524de5187e68

不到这一点。我坚信打好基础,辩证论治,比一上来就教人什么症状是什么病的方法要好太多。后者限制了人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前者,则使人的智慧得到更大的发挥。

最后再说一说学医的目的。有人学医不为别的是一种职业,那么,还是按照大学里那种方式来做吧。因为那可以使你快速地走上看病的路,至于救不救得人,则另当别论。而我希望更多的人学中医是因为爱它,更爱他人。去掉功利心,去掉世俗心,用真心对待中医,用真心对待他人。

我的中医学习之路不是延用的现在通行的高校教育的那种中医学习之路。我看过中医学院的教材,不是很赞同。比如《内经》,考试大纲也好,教材也好,都是节缩本。都是现成的意义,都是要求理解,要求解释的。但我认为此法不妥。

首先,内经经文是一脉相成的,先有基础再学方法,也就是先要了解的五行五运的转化、再了解藏腑,再了解症状,再了解疾病,再了解治则,再了解治法。这要求一本书全部背下来,循序渐进地学。而教材只是节略,要求你背某一章某一段即可,然后理解之。理解什么呢?都是编定者的解释,虽然不否认编定者的医学水平自然是很高的,但并不表示他完全正确,我认为应该是见仁见智的好,再者,很多东西不通过实践怎么去理解?这些所谓的“理解”真的能理解么?

再有,不排除西医的用处很多,但西医的很多观点与中医是格格不入的。但可以取长补短。有一点可以证明,比如中医讲究四时五行,那么非洲那里的人也可以这样说么?不知道,不清楚,我们的中医只是在总结了中华大地这一地域的特点的时候才得出四时五行的结论的,这仍然需要不停地实践和思考。

我不认为能开药方的人就是医生,那是现代制度下的产物,而中医的首要目的不是一见病人就开药方,一张口就问药方,而是要辨证论治,把这个人的身体状况摸透彻了。这样治疗治法自然水到渠成。有时不用药也可以的。

以上这些,可能在大学的中医书上都没法学到吧?呵呵,中医的根本用处不在于治当下之病,而在于治未病。

[原创]我的中医自学之路

毫无疑问,我本来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纯中医”,是自学考试改变了我的“独尊中医、力排西医”的顽固思想。

这要从我的少年时谈起,记得幼年时,我的父亲经常温习“濒湖脉诀、药性赋、汤头歌诀”等生动的情景。看到大人们能够根据评脉,就知道人家的身体如何,感到十分的惊奇。让我由此产生了一个莫名的想法,就是我能不能学会呢?这时期由于家父经常用医者“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不懂医的人是“委付凡医,恣其所措,,,蠢若游魂”的熏陶,后来我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中医,也顺理成章地走上了中医自学之路。

毫不隐埋我的观点,我的父亲是一个真正的“纯中医”,也就是很瞧不起西医的那种只用中药的“纯中医”,同时,也一点不用怀疑,我父亲的老师自然也是“纯中医”。因为经常听到他老人家贬西医,而且搬出他老师讲的实际病例。父亲的老师共有两个:一位是好几代人都通晓“易经”的既做教书先生、又当医生的人;另一位则是虽“满学”(曾被五莲山的和尚聘去教学),但因时代变革而未能参加科举考试,以至后来专职做上了医生的人。

由于从小受家父瞧不起西医思想的教育,自己先入为主,而又固步自封,对西医不屑一顾,以至在后来很长的时间内不会用西药,就连一个感冒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西药。即使如此,但骨子里还瞧不起西医,现在想起那种幼稚可笑的观念来,还时常令自己忍俊不禁。

后来,中医自学考试开考了,和其它自学者一样,我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令人不愉快的是,要取得文凭,就必须学习西医的一些课程。没办法,学吧!开始学习时的指导思想,就是为了学点西医,混张文凭 。学些日子之后,但渐渐地觉得西医也不错呀,自己劝自己,多学点也未必不是一个好事呢 ,这才刻苦地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竟然觉得西医也不错,其解剖清淅可见,生理功能也很明了。

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自学考试毕业,在中医院实习时,遇到一个危重病号的情景(第一批毕业的人当中,我是唯一的纯中医了):记得那是个哮喘病人,已经在医院住了好多日子,而且病情也早稳定了。忽然有一天哮喘又急性发作,见病人呼吸急促,面与口唇青紫,把我这个纯中医吓得够呛,急忙去找带教老师(当时的内科主任、西医),人家看我比病人都急的样子,就跟我说不要紧,然后迅速令护士吸氧、做心电监护、静脉用上急救药物,俨然一个在战场上胸有成竹的将军,不多时,病情得到缓解。自此,才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瞧不起西医的观点。在现代,只是纯中医的医术是不太行的,就应该放下自己妄自尊大的架子,虚心地向西医学习,学习他们对危、急、重症的诊疗技术,以补中医在这方面的不足。

毕业后,我先在门诊工作。和我对桌的老大夫,在临床上,他是我的第一位西医老师。他不但擅长西医外科,而且西医内科也很棒,我就是在他几乎手把手地教给了许多西医知识。二年中,遇到危、急、重

症病人,病人不找我;有时病人找我时,又不敢接;有时知道那样的病种用中药治疗很擅长,病人又不来找;但时间一长,人家知道我对危、急症不能应付,慢慢地自然而然地病人不再找我了。不过幸运的是,我对桌的西医老师(略懂中医),总是将西医不擅长、而中医擅长治疗的病种推荐给我。这时我自觉西医水平欠缺,在临床上缺乏主动权,即经要求,去市人民医院专门进修了一年西医。事实上,与其说是“进修”,到不如说是“实习”更确切,因为我的西医水平实在是太差了,所以我和西医实习生一样的“转科”。——这也是我自己主动请求的,人贵有自知之明吗。

进修归来,即被分配到病房工作。在病房工作中,我是主动向西医同事请教,并与之协调,对病人“该中则中,该西则西”,治疗起来难度较大的则采用中西并用,如此,则大大地提高了有效率和治愈率,同时,也让我从中得到了实际锻炼。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必要的西医诊疗知识,可以给中医插上翅膀 ,也就是扩大了中医药的应用范围。 否则,中医单治西医无法治疗的慢性病,只是西医殿后者,那么,阵地慢慢缩小,久而久之,中医还不得自灭了 ?不过,现在中医的前途不容乐观 ,许多中医就是抵触西医,总认为只是纯中医就万事大吉了 ,但愿那些纯中医们能够醒悟过来 ,就是达到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