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知识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b844e72f46527d3240ce075

http://www.e-huaxue.com 版权所有

硫及硫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⑨②H2S①⑧⑦CS③SO2④⑥CuSO3⑤H2SO4

一、 硫:

硫是淡黄色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其化学方程式为:S?O2点燃SO2。硫蒸气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为:S?H2△H2S。 二、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①和水作用:SO2?H2O????H2SO3,此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所谓可逆反应指的是:

在相同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的一类反应。H2SO3是弱酸,酸性比碳酸强。

②和碱反应: SO2?2NaOH?Na2SO3?H2O

③和碱性氧化物反应::SO2?2Na2O?Na2SO3、SO2?CaO?CaSO3。

SO2?2H2S?3S?2H2O, ④具有极弱的氧化性:和H2S: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比____。 ⑤具有极强的还原性:

SO2通入溴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O2?Br2?H2O?H2SO4?2HBr。

催化剂???????????2SO3。 SO2与O2制取S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SO2?O2?△ ⑥漂白性:SO2通入品红溶液,现象品红褪色,然后稍稍加热,恢复到原来的红色。 二氧化硫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CO2,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三、SO3:无色液体。极易和水反应形成硫酸,方程式为H2O?SO3?H2SO4。 四、硫酸

1.稀硫酸

①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稀硫酸中主要存在H、SO4。

2?2??②具有酸的通性。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变蓝;b.和金属反应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和放出H2; c.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和水; d.和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和水; e.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和水。 2.浓硫酸

浓硫酸中由于水量极少,所以硫酸主要以H2SO4分子形式存在,它主要具有如下性质: ①不挥发性。沸点高,可用浓硫酸来制备一些挥发性酸。如:浓硫酸和NaCl固体反应:

H2SO4?NaCl?HCl?NaHSO4,这是实验室制备HCl的方法。

②强酸性。

③吸水性。右图是实验室用于证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实验装置,试回答有关问题: A.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看到装置右边集气瓶中的有色布条褪色。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装置左边集气瓶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

www.e-huaxue.com 集全国化学资料精华,按“四套教材(旧人教版、新课标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目录、知识体系”编排。资源丰富,更新及时。欢迎上传下载。 第13页

http://www.e-huaxue.com 版权所有

B.该装置左右均设计了氢氧化钠的吸收装置,这是为什么?氯气有毒,吸收氯气,防止污染。

④脱水性。蔗糖遇浓硫酸的现象是:蔗糖变膨松,变黑(被碳化)。

⑤强氧化性。

2?2H2O。氧化(ⅰ)和不活泼金属Cu反应的方程式:2H2SO4?Cu△CuSO4?SO↑剂是______,还原剂是______。稀硫酸和铜能反应吗?________。 (ⅱ)和活泼金属能反应,但产生的是SO2而不是H2。

(ⅲ)钝化:常温下,Fe和Al在浓硫酸中表面会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里面金属继续被氧化,这个现象叫钝化。所以浓硫酸可盛装在铁制或铝制容器中。

2?2SO↑2?2H2O。 (ⅳ)和非金属C反应的方程式:2H2SO4?C△CO↑氧化剂是___,

还原剂是___。要证明此反应中确有SO2生成,可把产生的气体通过品红溶液,若溶液颜色褪色,证明确有SO2生成。若要证明有CO2产生,必须先把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说明存在的现象是品红不退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第四节 氮及其化合物

一、N2、NO和NO2

1.N2: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不和氧气发生反应,但在雷雨天或者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2?O2闪电或高温2NO。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

高温、高压???下可合成氨气,这是合成氨的原理,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此反应

催化剂中氧化剂是__,还原剂是__。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能得到2molNH3吗?_,为什么?

2.NO:无色的气体,有毒,极易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3.NO2:红棕色、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溶于水时生成HNO3、NO,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氮和氮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NH4HCO3131412⑧④N2NO13⑦Cu⑥NO2⑨光⑩CHNO3③NH4Cl②NH3⑤①11

二、硝酸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光照或受热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光照或加热4NO2?2H2O?O2,浓度越大越易分解。所以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冷暗处。 ②强酸性:电离方程式:HNO3?H??3??NO3。和浓、稀硫酸中存在不同微粒不同,浓、

?稀硝酸中均存在H、NO等微粒,只是浓度,化学性质不同。 ③强氧化性:a.和不活泼金属

↑+4H2O(写出相应的离Cu和HNO3反应方程式为:8HNO3(稀)?3Cu?3Cu(NO3)2?2NONO(3)浓Cu?CuNO?(N32O)?2H2O↑2+2子方程式,此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4H(写

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此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2)。 ☆试想一下,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中有____,为什么?

www.e-huaxue.com 集全国化学资料精华,按“四套教材(旧人教版、新课标人教版、苏教版、鲁科

版)目录、知识体系”编排。资源丰富,更新及时。欢迎上传下载。 第14页

http://www.e-huaxue.com 版权所有

b.浓、稀硝酸均可和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2,浓硝酸和金属反应生成NO2,稀硝酸和金属反应生成NO。

c.Al、Fe在冷、浓HNO3中发生钝化,所以浓硝酸可盛装在铁制或铝制容器中。 d.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为3:1混合而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溶解极不活泼的金属铂、金等

e. 浓HNO3和非金属C反应方程式为:4HNO3(浓)?C?CO↑2?4NO↑2+2H2O 三、氨和铵盐

1.氨: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气,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型。

②化学性质

????????a. 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H3?H2O?H2O????NH3·???NH4?OH,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NH3、H2O、NH3·H2O、NH、OH、H。氨水中的溶质是NH3,溶剂是4H2O。

b.和酸作用:和HCl反应的方程式为:, 和H2SO4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OH△NH↑3?NaCl?H2O,用向下排空气法法收集,收集时在试管口放用酚酞浸泡的棉花,目的是检验NH3是否收集满,现象是棉花变红色。

2.铵盐:①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②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NH4H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H2O↑?CO↑2为:NH4HCO3△NH↑,NH4ClNH△Cl↑3?NH↑。 HCl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和碱反应 NH4NO3和 NaOH

NH4NO3?NaOH△NH↑3?NaNO3?H2O,此反应常用于检验NH4的存在。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而制得。 2.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3.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形成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点则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形成族。 4.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①周期:短周期: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共18种元素,要求能够熟练描述短周期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Na:第三周期第ⅠA族。

长周期:包括第四、五、六三个周期。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②族:七个主族:用A表示,对应的数字为Ⅰ、Ⅱ、Ⅲ、Ⅳ、Ⅴ、Ⅵ、Ⅶ 七个副族:用B表示,对应的数字为Ⅰ、Ⅱ、Ⅲ、Ⅳ、Ⅴ、Ⅵ、Ⅶ 一个零族,一个第Ⅷ族(包括三竖行) 祥记七个主族和零族中各元素的顺序及其元素符号。 4.碱金属元素的相关知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Li Na K Rb Cs www.e-huaxue.com 集全国化学资料精华,按“四套教材(旧人教版、新课标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目录、知识体系”编排。资源丰富,更新及时。欢迎上传下载。 第15页

http://www.e-huaxue.com 版权所有

银白色(CS略带金属光泽) 柔软 依次增大(但K的密度比Na小) 依次降低 良好 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从上到下依次增多 1个 从上到下依次依次增强 K的密度比Na小 颜色 硬度 密度 相 似 点 熔沸点 导电导热性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性 递变性 5.卤族元素的相关知识

密度变化 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卤素单质分子式 F2 Cl2 Br2 I2 完成下列变化的方程式: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钾投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锂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钠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

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比较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氟 氯 溴 碘 F2 Cl2 Br2 I2 从上到下依次 增大 7个 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子数 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从上到下越来越难;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 非金属性 单质间置换规律 非金属性强的卤素单质可以置换出非金属弱的卤素单质 从上到下逐渐依次加深 颜色 状态 气态 气态 液态 固态 从上到下逐渐一次增大 从上到下逐渐升高 密度 熔沸点 从上到下依次减弱 6.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35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表示有17个质子,18个中子的氯原子的符号为17Cl。

235

92U

中有质子92个,中子153个。

7.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现有11H、21H、31H、126C、136C、146C、

234

235238

92U、92U、92U

这几种符号,其中有9个原子,9种核素,3种元素,铀元素有3种同位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和外电子构成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电子层 符号 1 K 2 L 3 M 4 N 5 O 6 P 7 Q ?? www.e-huaxue.com 集全国化学资料精华,按“四套教材(旧人教版、新课标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目录、知识体系”编排。资源丰富,更新及时。欢迎上传下载。 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