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1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配套K12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1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bbc255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经营管理方式等,故A项错误;苏联的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来提供资金,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1921年已经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是对农民的一种剥夺,导致了农业的长期落后,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7·邯郸高三模拟)关于新经济政策,学者郑异凡提出:“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只是1918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新经济政策与1918年春政策具有相同特点 B.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退回到资本主义 C.“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实行余粮收集制 D.“转入进攻”的办法包括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解题思路】据材料“斯大林……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不同,故A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恢复商品经济和市场作用,故B选项错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固定的粮食税,故C选项错误。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后,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工业化,故D选项正确。故选D。 【答案】D

9.(2017·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模拟)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C.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 D.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

【解题思路】“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通过含义可知经济民族主义就是要高筑关税壁垒,所以符合的选项是C。A、B两个选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经济民族主义无关,因此A、B两项错误。D项是经济危机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所以也是错误的。 【答案】C

10.(2017·湖南省衡阳市十校调研)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这说明该计划

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 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C.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

【解题思路】从材料可以看出,胡佛政府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没有体现出他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胡佛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应该是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打击,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胡佛政府发展公共工程,干预银行信贷,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表明胡佛政府有复兴的计划,并没有体现出这一计划是否真的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故D项错误。 【答案】C

精准预测题

11.(2018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925年至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增加了32.8%,而同时期的农业仅仅增长了5.1%。这一状况 A.使得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开始失调 B.加快了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 C.反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表明新经济政策成效十分有限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较慢,工业与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是导致斯大林迫切推进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原因,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民经济比例开始失调,而是工业与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而是体现工业与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排除C。D项说法错误,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政权,并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答案】B

12.(2018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在经济理论上争论的焦点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是否保留商品生产等一系列经济理论问题。苏联产生这一争论的背景是

A.市场经济的理论得到认可 B.计划经济理论被否定 C.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模式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露

【解题思路】苏联经济学界在经济理论上争论的焦点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是否保留商品生产等一系列经济理论问题,说明大家对已有的经济理论产生了质疑,结合所学可知,二战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所以产生了上述争论,故选D;因为当时在争论,故AB的说法都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应该是争论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排除C。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答案】D

13.(2018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诊)据俄罗斯的老人们回忆(前苏联),20世纪初的农村,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一些大的村庄每逢星期天都要举办传统的集市活动。就此折射出当时苏联 A.经济政策调整效果显著 B.集体农庄改善了农民生活 C.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平衡 D.已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是在20世纪初的苏联,根据所学可知,这指的是在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出现的现象,与之前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经济政策调整效果显著,故选A;B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答案】A

14.(2018届湖北省华中师大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

A.通过立法建立社保体系 B.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解题思路】据材料“每个国家都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建立社保体系,为国民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故A项正确;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不符合“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故B项错误;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也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 【答案】A

15.(2018届云南省曲靖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981年,里根总统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整顿和调整。进入21世纪之后,小布什政府“竞争招标”私有化新理念扩展到了国有企业和政府改革当中,美国国有企业进入私有化改革的新阶段。这些措施 A.实现了低通胀下的持续快速发展 B.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均完全摈弃了凯恩斯理论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解题思路】私有化改革其实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低通胀下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在克林顿时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私有化改革其实是削弱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完全”摈弃了凯恩斯理论说法过于绝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16.(2018届江西省莲塘一中、临川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一一摘编自阿诺

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中外历史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根据材料“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和围绕主题“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可概括主题为斯大林模式促进苏联经济高速发展,也导致苏联的经济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斯大林模式的积极方面(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分析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可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以行政力量干预经济发展、无视经济规律、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方面分析经济体制影响经济发展。

另外学生还可从“自由放任政策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等方面确定论题,言之有理即可。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答案】

论题:斯大林模式促进苏联经济高速发展,也导致苏联的经济危机。

阐述: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性、行政性、指令性是鲜明特点,在当时受资本主义包围封锁的背景下,能集中全国有限的力量发展经济特别重工业,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产值实现大跨越,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僵化的体制必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长期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以行政力量驱动经济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无视经济规律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期大林模式以集体化的形式完成资本积累,长期牺牲农民的利益,必然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进而酿成粮食危机和社会危机。

总之,斯大林模式既是苏联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其内在弊端也是苏联经济危机的根源。

(论题还可以“自由放任政策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等。)

教育配套资料K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