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十个经典案例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管理学十个经典案例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c44215ec8d376eeafaa3110

日,米勒先生失望地返美。

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洋经理被“炒鱿鱼”的消息在康洁利公司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位曾经在日本、荷兰主持建立并成功地管理过涂料工厂的洋经理何以在中国“败走麦城”呢?这自然成了议论的焦点。

多数人认为:米勒先生是个好人,工作认真,技术管理上是内行,对搞好康洁利公司怀有良好的愿望,同时,在吸收和消化先进技术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完全照搬他过去惯用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中国的许多东西不能接受,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弹性和适应性。中方管理人员曾建议根据中国国情,参照我国有关三资企业现成的成功管理模式,结合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对此,米勒先生不以为然。他的想法是“要让康洁利公司变成一个纯美国式的企业”。对计划不信任,甚至忧虑,以致对正常的工作计划都持抵触态度,害怕别人会用计划经济的一套做法去干预他的管理工作。米勒先生煞费苦心地完全按照美国的模式设置了公司的组织结构并建立了一整套规章制度。但最终还是使一个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且有相当实力的企业缺乏活力。在起跑线上就停滞不前,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也有人认为,米勒先生到任后学会的第一个中文词就是“关系”,而他最终还是因搞不好关系而离华返美。

对于中国的市场,特别是中国“别具一格”的市场情况和推销方式,米勒先生也不甚了解。他将所有有关市场营销的事情都交给一位中方副总经理,但他和那位副总经理的关系并没有“铁”到使副总经理为他玩命去干的程度。

在管理体制上,米勒先生试图建立一套分层管理制度:总经理只管两个副总经理,下面再一层管一层。但他不知道,这套制度在中国,如果没有上下级间的心灵沟通与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和局面。最后的结果是,造成管理混乱,人心涣散,员工普遍缺乏主动性,工作效率尤为降低。

米勒先生还强调,我是总经理,我和你们不一样,你们要听我的。他甚至要求,工作进入正规后,除副总经理外的其他员工不得进入总经理的办公室。米勒先生不知道,聪明的中国企业负责人在职工面前总是强调和大家一样,以求得职工的认同。

米勒先生临走时扔下一句话:“如果这个企业出现奇迹的话,肯定是上帝帮忙的结果。”

然而,上帝并未伸出援助之手,奇迹却出现了。

康洁利公司在米勒先生走后,中方合资厂家选派了一位懂经营管理,富有开拓精神的年轻副厂长刘思才任总经理,并随之组成了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领导班子。新班子迅速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调整了机构,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在销售方面,基于这样一个现实,自己的产品虽好但尚未被人认识,因而采取了多种促销手段,并确定在1994年零利润的状态下,主动向消费者让利销售,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循环。1994年5月,康洁利首先赢利3万元,宣告扭亏为盈。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试运用管理学中的有关原理分析康洁利公司起落的原因。 2.从本案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是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管理方法的不同造成了企业经营的困难。许多比较管理学者依据大量事实说明,管理是有文化界限的。企业活动可以分为管理和非管理两大类,这两者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效果。正象管理活动要受管理科学影响一样,非管理活动了也要受到与它相关的企业职能科学或知识的影响。并且这两类活动都同时受到外界环境以及可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影响。

第4章

美国从70年代末起,工业经济开始衰退,美元汇率下跌,从1973年中东国家发起石油禁运以来,油价的上涨给航空工业带来沉重的打击,加以1982年美国成立“专业空运管理组织”(PATCO)后,出现了强硬的罢工势力。而里根政府又下令解雇罢工者,使劳资双方矛盾恶化。这一切便整个航空工业出现了困难重重的不利局面,正如民航局主席麦克钦所说:“即便想象力再丰富,谁也不会想到这么多的不利因素会同时出现。”因此,当时有不少航空公司,如布兰利夫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等都曾提出破产申请。

但是,即使在这凄惨的年代,于1981年渐成立的国民捷运航空公司,却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成长起来,而且蓬勃发展,直至1984年就有能力收购边疆航空公司而成为美国第五大航空公司。对于该公司经营成功的直接原因,按总经理马

丁的说法,是由于该公司能保持低成本,这一方面由于它选用低成本的飞机和低收费的机场,另一方面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飞机的生产率,而后者之所以成功,在于采用了该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伯尔所倡导的管理风格:既严格督导,又富有人情味,使整个公司充满一种同舟共济的大家庭气氛。该公司充满有干劲的年轻人,他们的薪资很低,例如驾驶员第一年的薪资仅4万美元,比其他航空公司的资深售票员还低。公司员工不参加工会,他们经常依工作需要而交叉变换工作,飞机驾驶员有时兼收票员,售票员有时去搬运行李,甚至高阶层主管从董事长伯尔开始,也要到各个岗位去学习业务,有时还得负责调度员与行李放置员的工作;公司不雇用任何秘书,通常也不解雇员工,铁饭碗几乎成了不成文的政策。公司鼓励员工参与管理,让大家对经营管理工作多提意见与建议。公司还要求每个员工按折扣价格购买公司的100股股票,使之成为与公司利害相关的股东。许多资深员工,往往已积累了超过5万美元价值的股票。另外,伯尔还是一个鼓动家,他经常鼓励员工:“要成为胜利者,就需要有卓越的才能当一位能干的人。”

但是好景不长,1984年合并边疆航空公司后9个月,捷运公司就亏损了7千万美元。为了适应规模扩大的局面,并扭转亏损的形势,伯尔带头改变了由他自己倡导的家庭式管理风格,逐渐向其他大公司的传统官僚制管理风格看齐,他不仅不愿多倾听员工的意见,而且甚至对提意见的人施加压力,直至解雇。连向伯尔建议实行终生雇用制的执行董事杜博斯也被解雇,董事帕蒂也因不满公司的新规定(不论工作多忙均须从上午6时到下午9时配合值班制)而主动辞职,创办了“总统航空公司”,并沿用原来捷运的管理风格。

伯尔后来改变了管理形式,但仍难逃厄运。捷运公司仍每况愈下,公司股票不断下跌,直至1986年把捷运卖给德萨航空公司时,每股股票市价只为1983年公司最盛时的1/4左右。捷运公司员工之所以能接受很低的薪资,是因为他们希望公司昌盛,以便从所持的公司股票的升值和高额股利中得到补偿。可是如今股票暴跌,员工自然失去信心。最后,捷运航空公司完全消失,被并入大陆航空公司。

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当时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对捷运的兴衰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大环境对其没有太大影响,为什么当时确有不少航空公司申请破产?如果是不利的大环境对

捷运的衰亡起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为什么当时仍有许多航空公司继续生存下去并得以发展?

相关知识:组织与环境 试题分析:

社会外部环境对组织的作用,至少有三种作用:

第一、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首先表现为社会外部环境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没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技术前提的商品经济运行,就无组织而言。从组织的工作环境来看,没有消费需求及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供给,组织就不可能生存;从一般环境的角度来看,组织与其具体工作环境关系的确立与运行,又毕竟是以一定物质生产关系为基础、为核心,各方面社会关系有机结合、交互作用的结果。我们知道,具体的要素环境直接地决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任何具体工作环境又总是一般社会外部环境的组成部分。因此说社会外部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二、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制约作用。制约作用,主要是指社会外部环境作为外在条件对组织生存发展的限制与约束。这里仅以法律环境为例说明外部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制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整组织内部、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组织与政府之间、以及涉外经济活动的利益关系和商务纠纷,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这样,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然面临大量的国内和国际法律环境。国内与组织经营管理直接关联的基本框架, 大体上包括关于组织营销与竞争行为的法律;组织社会责任的法律;组织内部关系的法律,等等。此外,还有涉外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国际惯例等。可以这么说,组织生活在庞大而复杂的法律环境之中。这些法律规范体系以一定的标准衡量组织进入市场运行的资格;衡量组织在市场中动作的合法性,制止和惩罚“犯规动作”。由此可见,法律规范对规范和控制组织行为具有重要制约作用。

第三、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作用。影响作用,主要是指某一事物行为对他事物或周围的人或社会行为的波及作用。如习俗观念,甚至迷信对组织经营也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民族文化或同一文化区域人们的不同观念,都对组织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