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c48977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5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33/1016—2004 J10348---2004

1 总则

1·0·1 为了在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以下简称:管桩)基础设计与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保护环境、方便施工,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包括构筑物)的承台桩基础设计,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水利等工程中使用管桩,应按国家有关行业标准采用。

1·0·3 管桩适用于下列情况:

1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先张法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7度以下地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适用于抗震烈度6度及以下非抗震地区;

2 当桩必须穿越易液化的砂土和粉土层时; 3 当桩主要承受竖向荷载时;

4 当桩基深度范围内存在承压含水层时。 1·0·4 管桩不宜在下列场地中应用:

1 土层中夹有难以消除的孤石、障碍物,或含有不宜作持力层且管桩又难以贯穿的坚硬夹层;

2 管桩难以贯入的岩面上无适合作持力层的土层,或持力层较薄且持力层上覆土层较松软;或管桩难以贯入的岩面埋藏较浅且倾斜较大。

1·0·5 本规程未做详细规定或未列入之内容,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主要术语和符号

2·1·1 管桩:本规程所称的管桩是指采用离心成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环形截面桩。

2·1·2 管桩基础:由打(压)入土(岩)层中的管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建(构)筑物基础。

2·1·3 填芯混凝土:灌填在管桩顶部内腔的混凝土。

2·1·4 送桩:打桩过程中,借助送桩器将桩顶沉至地面以下的工序。 2·1·5 收锤标准:将桩端打至预定深度附近时终止锤击的控制条件。 2·1·6 终压标准:为满足静压桩设计要求而制订的压桩施工终止时的控制措施和条件。

3 地基勘察

3·0·1 管桩基础的地基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01和现行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第4章“建筑地基勘察”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详细勘察阶段应符合本规程有关规定和要求。

3·0·2 勘察孔的间距宜为15m~25m,每项工程或大型项目的每个单位工程的勘探布点不宜少于5个。当相邻勘探点所揭露的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时,勘探孔的间距应适当加密,并绘制持力层等高线,以供设计、施工时参考。 3·0·3 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提供管桩持力层的设计要求,应深入管桩桩端平面以下3m~6m。控制性钻孔的深度应满足下臣层验算要求。具有软弱下卧层时,钻孔深度应达到桩基变形计算深度下2m~3m,并应满足强度验算要求。 3·0·4 在勘探深度内,对每一土层应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或静力触探试验,提供设计所需参数。对饱和黏性土应测定其灵敏度,提供设计参考。

2

4 制作、规格和质量要求

4·1 规格分类

4·1·1 管桩按桩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壁厚分为: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代号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C)、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代号PTC)。PH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PC桩和PTC桩混凝土强度不高于C80但不低于C60。PHC、PC桩壁厚一般为65㎜~130㎜,大直径桩壁厚可达150㎜,PTC桩壁厚较小,一般为55㎜~70㎜。

4·1·2 管桩按外径主要分为300㎜、400㎜、500㎜、550㎜、600㎜、800㎜、1000㎜等规格。

4·1·3 管桩按抗弯性能或有效预压应力值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等。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主要考虑承受纵向压力,其抗弯性能应满足管桩吊运和堆放要求。

4·2 原材料要求

4·2·1 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的规定。

4·2·2 骨料的质量要求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粗骨料应采用碎石,PHC桩、PC桩的碎石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5㎜,PTC桩的碎石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0㎜,且均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3/4,其质量应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

2 细骨料宜采用洁净的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3~3·4,其质量均应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的规定。

3

4·2·3 钢材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质量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YB/T111的规定;

2 螺旋筋宜采用冷拔低碳钢丝及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其质量应分别符合《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19、《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的规定。

3 架立圈和端部锚固钢筋宜分别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和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其质量应分别符合《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

4 端板、桩套箍宜采用Q235钢,其质量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规定。

4·2·4 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4·2·5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

4·2·6 掺合料不得对管桩产生有害影响,使用前必须进行试验验证。

4·3 构造要求

4·3·1 钢筋骨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预应力钢筋应沿其分布圆周均匀配置,最小配筋率不低于0·4%,且不少于6根;

2 螺旋筋的直径应根据管桩外径确定,管桩外径500㎜以下的螺旋筋直径应不小于4㎜;管桩外径500㎜~600㎜的螺旋筋直径不小于5㎜ ;管桩外径800㎜~1000㎜的螺旋筋直径不小于6㎜ 。在管桩两端1500㎜~2000㎜范围内螺旋筋直径的螺距宜为40㎜~60㎜,其余位置的螺距宜为100㎜~110㎜;

4